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幺正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分布式离子阱量子计算研发的企业。作为中国科大首批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公司创立时面临3000万元启动资金缺口,团队自有资金不足200万元。
“关键时刻,合肥市及高新区的相关投资机构相继向其投资3000万元,化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公司创始人韩永建说,公司成立一年后,便完成了高通光离子阱量子计算工程机的研制,具备了整机交付能力,在新的技术路线上实现突破。
未来产业,为何在安徽这个传统农业大省成形起势?韩永建的经历,是安徽近年来构建未来产业培育体系的生动注脚。
面对量子信息、聚变能源、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安徽加快贯通“政产学研金服用”,打造主体高效协同、要素集聚融通的创新生态,更好服务未来产业发展壮大。
例如,在顶层设计上,安徽系统规划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协同、场景落地等方向,印发了《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在“7+N”领域实行细分赛道“一业一策”;在金融扶持上,安徽以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牵引,首创“共同成长计划”“贷投批量联动”模式,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政府性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在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上,通过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引进高层次科创人才入皖,推动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将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团队并创办企业,推动未来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我们还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极简极速极便审批等制度,从‘注重管理’转向‘做优服务’,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鼓励更多创新主体投身未来产业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据《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