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人造太阳”致力照亮人类未来之路,深空探测解锁宇宙奥秘,人工智能重塑千行百业……“十四五”以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崛起,前沿领域重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江淮大地正成为孕育未来产业“新物种”的创新沃土。
走进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这里每座建筑都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分别测试安装“人造太阳”的不同关键部件。其中,一座半圆形装置犹如巨大的“橘子瓣”,让人瞩目。
“这是聚变堆主机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装平台,中文名为‘夸父’。八个这样的‘橘子瓣’将组成未来‘人造太阳’的‘锅炉’,为上亿度的等离子体运行提供真空环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团委书记叶华龙介绍,目前,这里正在进行偏滤器部件和遥操作系统的集成测试,将进一步验证这个总装平台的综合能力。
在“夸父”装置旁,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进入总装阶段。“BEST将在第一代中国人造太阳EAST装置基础上,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叶华龙表示,BEST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有望点亮全球首盏“核聚变灯”,可控核聚变商业发电正从科学实验逐步走向现实。
深空探测的突破同样令人振奋。在合肥高新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一项名为“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的突破性技术,让人类实现在月球上“就地造房”迈出关键一步。
“未来不需要从地球携带任何辅料,真正实现了‘用月球的土,烧月球的砖,建月球的家’。”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院高级工程师杨洪伦介绍,该系统利用高倍聚光太阳能将月壤加热熔融,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成不同规格的“月壤砖”,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提供了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领域同样成果斐然。高清画质、影视级镜头语言、15秒实现多镜头视频生成——凭借这一前沿技术,成立仅两年多的智象未来(合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跻身全球多模态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企业的第一梯队;芜湖市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免编程焊接机器人,可实现5分钟以内自动完成精密焊接作业,焊接效率提高70%以上,广泛应用于船舶、钢构类产品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