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辛
通讯员 纪颖 李晓晓
城市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幸福生活的生动书写。
以“山形入画”为设计理念的路湾大桥,初步设计于今年6月初正式获批,即将进入施工阶段。这一座跨大溪河道,连接联城、白岩两大区域的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丽水“三江口”区域的标志性建筑,助力丽水打造“一脉三城”城市新形象。
25年来,丽水锚定建设浙西南中心城市目标,驱动城市从单核发展到跨江建设南北双城,再到以瓯江为脉、“三江口”为牵引,建设活力北城、智创南城和碧湖新城,“一脉三城”新格局雏形初具。
扩版图——开创“一脉三城”时代
丽水的城市发展史,是一部不断突破地理约束、重塑空间格局的奋斗史。2000年,丽水主城区囿于瓯江北岸,建成区面积仅9.2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空间受限,功能布局单一,难以承载区域中心城市的使命。
破局始于2004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城市南进、产业东扩”发展思路,构筑“一江双城”城市结构,以瓯江为轴,南北双城为中心的城市空间架构,提高市内的宜居性和产业结构多样化。
2006年,连接瓯江南北的紫金大桥通车。这座全长736.7米的大桥成为丽水城市发展的“任督二脉”,彻底打通南北双城的发展通道。南城引入一批批高新企业,擘画出城市发展新格局。
2013年,《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明确了“一江双城三大功能区”空间格局,以瓯江为轴线,北城重点发展行政、商业、文化功能,打造宜居生活区;南城则布局产业中心、物流中心、科创中心;三大功能区包括北部居住区、南部产业区和中部休闲区。城市框架豁然开朗。
在“一江双城三大功能区”战略框架下,南城城区以低丘缓坡土地开发破解空间瓶颈,以生态工业重构产业体系,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活力。2024年,作为丽水唯一的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43个,总投资超700亿元,成为革命老区向新发展的典型案例。
城市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升级,北城、南城、碧湖新城持续融合发展。城区建成区面积由9.2平方公里扩大到50.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也从25年前的20万增长至现在的近46万,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能和活力。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