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丽水声音

解码生态康养价值共生之道

  姚一欣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最新发布的《康养蓝皮书》中,丽水再次跻身“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名单。自2020年起,丽水已连续六年蝉联该榜单,成为全省唯一稳居此列的“生态优等生”。这份殊荣背后,不仅是丽水生态优势的彰显,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注脚。

  丽水的“长寿基因”早已刻入山水肌理。作为全国唯一的地级市“中国长寿之乡”,这里森林覆盖率达81.7%,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1年位居浙江首位。行走在云和梯田,1200多米垂直高差的云雾间,负氧离子含量远超城市数十倍;流连于凤阳山麓,184座千米以上山峰构成天然绿色屏障。大自然馈赠的“九山半水半分田”,为康养产业铺就了最深厚的自然底盘。好生态不会自动变现,关键在于守护与转化。多年来,丽水坚持守护生态,让绿水青山成为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活水源泉”。

  面对日益增长的康养需求,丽水以创新之笔在生态画卷上挥毫泼墨。当地瞄准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探索“食养”“药养”“水养”“体养”“文养”“气养”等休闲养生产业,如“食养”依托“丽水山耕”生态农产品,“药养”深挖2478种中草药资源,“体养”发展森林徒步与梯田运动,“文养”融合畲族文化与黄帝文化,“水养”开发优质水源,“气养”打造高山氧吧、发展高山经济等。多元业态交织,让康养产业从单一疗养升级为复合型养生体验。康养产业的创新发展更体现在对银发群体的精准服务上。如在云和梯田景区,适老化改造处处可见,无障碍通道延伸至观景台,医疗站点覆盖游览动线,木玩工坊开发银发益智玩具,农家乐菜单定制低盐餐食……大康养时代背景之下,丽水探索康养产业的创新实践,让“秀山丽水走一走,活过九十九”的民谚有了新时代注解。

  康养产业的蓬勃发展,又为丽水架设了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桥梁。丽水作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这里的绿水青山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会呼吸的GDP”。丽水发展康养产业探索转化路径,其核心在于激活三大价值引擎:一是以“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为载体,推动农产品价值跃升,如龙泉仙仁村“长寿大米”通过品质认证实现溢价300%,油茶、荷叶茶等特色养生产品形成产业链增值效应;二是创新“康养600”小镇规划体系,对47个优质生态资源点进行项目化开发,重点培育20个主题康养小镇,将森林覆盖率81.7%的生态本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三是构建“长寿之乡绿色发展联盟”,联动69个长寿地区打造服务标准共同体,推动“寿乡养生名优产品”品牌化输出,实现从生态资源到服务IP的价值升华。这种“产品增值—项目赋能—品牌溢价”的三阶转化模式,也为山区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丽水康养“六连冠”的持续领跑,解码了大康养时代生态与产业协同进化的核心逻辑——守绿固本、模式革新、价值共生。丽水康养产业的发展路径不仅契合“健康中国2030”战略下的全民健康管理需求,更以生态资源资产化、康养服务标准化、价值转化数字化等,为大康养时代“生态+健康”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创新范式。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7-15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403404.html 1 3 解码生态康养价值共生之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