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麻东君 通讯员 陈力豪
秀山丽水的广袤大地上,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宛如灵动的绸带,在青山绿水间蜿蜒穿梭,架起了乡村与城市的“连心桥”。道路通,则百业兴。农村公路不仅是激活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更是承载农民幸福生活的“民生基石”。
数据见证变迁:近20年间,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9102公里、养护工程8357公里,3517个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全部通达等级公路,惠及全市142个乡镇的每一位群众。
近年来,丽水市深耕“四好农村路”建设,用实打实的成效为乡村引来人气、聚来财气,让农村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感知愈发真切。
莲都区滴双线,正是丽水“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生动注脚。建成后的滴双线,串联起桃花岭文明公路驿站、滴水岩生态公园、甘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南山拱秀非遗展示馆、北乡革命纪念馆、和合古道、精品桃园基地等节点,将红色教育、绿色生态与特色产业巧妙串联,以交通为纽带,推动城乡发展“一路畅融”,催生出多元活力的“路衍经济”。
“作为土生土长的丽水人和跑了10多年摩旅的‘老骑手’,我敢说咱们丽水的农村公路,绝对是全国摩友圈里的‘宝藏路线’!”提及家乡的“四好农村路”,摩旅爱好者陈益难掩自豪。他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骑行视频,画面中摩托车驶过滴双线的弯道,两侧青山如黛,后视镜里的村落炊烟袅袅,“你看我们丽水农村公路的路面多平整,沿途的驿站能歇脚、能补给,公路两旁的风景也特别漂亮。”
民生温度,在公路延伸中持续升温。2024年,丽水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农村公路领域省民生实事任务,新改建农村公路418.65公里,完成率达113.15%,提前4个月超额收官。创新推出的“三查合一”工作模式,大幅压缩流程,推动施工效率提升30%以上,让沿线62个乡镇近10万名群众提前享受到交通改善的红利。庆元县官下线改建后,沿线产业焕发新生,累计创收631.2万元;龙泉市宝更至花桥线路改造后,车程缩短近30分钟,宝溪乡溪头村年均旅游收入跃升至3500余万元。一个个鲜活案例,诠释着“路通业兴”的深刻内涵。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丽水始终将安全生产摆在首位,深耕安全治理:制定《丽水市农村公路安全基础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完成14座危旧桥梁改造、35处平交道口整治、50处边坡抗灾能力提升;探索风险防控新路径,实施“农村公路边坡抗灾能力提升”省级试点,编制的《农村公路抗灾能力提升指导手册》在全省推广;试点风险边坡轻量化监测,搭建数字化边坡管理系统,为农村公路安全运行筑牢“防护网”。同时,通过制订路况提升计划、委托第三方检查等举措,持续擦亮“畅安舒美”的公路底色。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