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叶海涛时,他正在姑姑的家具店里忙碌。拆卸、钻孔、拧螺丝,动作娴熟,一气呵成。夏日午后的天气闷热,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淌下,却丝毫不影响他的专注。
见我们进门,叶海涛麻利地端来几把椅子,招呼大家落座,自己则随便找了张矮几坐下,眉眼间多了几分拘谨。
对叶海涛而言,“妈妈”像是一个陌生的词。在他七个月大时,父母离异,他从此再没见过母亲。父亲常年在外地打零工,鲜少回家。是姑姑将他从爷爷奶奶身边接回自己家中,一手抚养长大。
姑姑就是他的“妈妈”。从小到大,生活中的每一件大小事务,都是姑姑在操持。学校留的家长联系方式,也是姑姑的电话。姑姑的儿子比海涛大5岁,兄弟俩从小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亲密无间。
小学时,爷爷奶奶为减轻女儿负担,曾把海涛接回老家照顾过一阵子。但在一次接送途中,爷爷不慎跌倒,卧床休养了很久,海涛便又回到了姑姑家,此后再也没离开。
海涛的爷爷患有肺气肿,这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每次发病都需要住院治疗。近些年,爷爷发病的频率越来越高,今年高考结束后没多久,爷爷又一次住进了医院。
爷爷住院半个多月了,懂事的海涛承担起了送餐的任务。“爷爷的饭得按医嘱做。”海涛说,每次他都亲眼看着爷爷把饭菜吃完,才会安心离开。
街坊邻里眼中的海涛,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见到我们,这孩子总是远远地就打招呼,很乖巧。”邻居奶奶叶思女看着海涛长大,在她印象中,这个男孩几乎没有干过调皮捣蛋的事。
“海涛的成绩一直保持得很稳定,他也自觉,做作业完全不需要督促。”姑姑说,这么多年来,她从没因为学业的事为海涛操过心。
数学是海涛最喜欢的科目。他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记住公式,多做题,最后总结规律。”然而,这次高考,数学成绩出乎他的预料,“和平时模拟考的成绩有差距,我也蒙了。”不过,海涛很快就调整了心态,“语文和英语考得不错,尤其是英语,比平时发挥得更好。”
高考后,海涛依然时常抱着课本做笔记。“过几天,我就要给邻居家的学弟做数学辅导了,得提前做好准备。”这是他给自己找的暑期家教兼职。
“等领到‘薪水’,我想给姑姑买一束花。”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海涛悄悄向记者透露了他的打算。
海涛对未来有期待,也有计划。“读大学之后,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自食其力。”他说。
本报记者 徐子涵 通讯员 林斐/文
记者 陈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