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曾翠 汪峰立 通讯员 卢政)“我们壶镇上溪头村的水果玉米可是‘爆汁玉米’,大家请看,是不是一捏就爆汁。”昨日,在缙云县壶镇镇的网络直播间,镇里的年轻党员干部帮助上溪头村村民直播销售水果玉米,目前已通过直播销售1万余公斤。
在村企党建联建、省农科院的科技帮扶、党员助农队伍支援下,上溪头村利用60余亩耕地的耕作闲置期种植水果玉米,为村集体增收约3万元,助农增收30余万元。
上溪头村原来主要种植中药材浙贝母,但传统贝母种植周期短、土地闲置期长。“假如有一种高效益的作物来填补耕作闲置期,就能多一笔收入了!”有了这个念头,上溪头党总支书记杨有强联系了村企党建联建单位——壶镇镇浙江精瑞工模具有限公司党支部,又通过他们求助浙江省农科院。
省农科院根据上溪头村的气候、土壤条件,为村里引进了水果玉米的优质品种“雪甜7401”。这个品种糖度高,且皮薄无渣、味美多汁。不仅如此,省农科院还派驻专家团队来村里指导绿色种植技术,手把手教村民施鸡粪、羊粪等有机肥,确保玉米品质天然健康。在省农科院的技术帮扶下,上溪头村10多位村民都成了技术能手。村民胡秋凤玉米种得尤其好,还得到了村里发的200元技术奖励。
近期,上溪头村60余亩水果玉米迎来了大丰收,产量约有5万公斤。为了抓住玉米最佳赏味期,一方面壶镇镇党委、政府号召党员干部在网络平台助农销售,另一方面壶镇镇快递联合行业党支部开通了助农专线,开辟“生鲜直达通道”,实现现摘现发,保障玉米48小时内从田间到餐桌。村里还设计了“溪头山宝”地域标识包装,通过“助农价”30元/箱的优惠价格,吸引各路消费者,仅一周便售出60%的玉米。
与此同时,镇里党员干部组成“助农突击队”,帮助村民抢收发货。突击队队员们奔走在玉米地和操作间,与村民共同分担采摘、分拣、打包、装车等工作。“看到镇里干部都来帮忙,我们干劲更足了!”村民杨益民笑着给记者算起了账,“我种了30多亩玉米,市场价一般是3.5元到4元一斤,全部卖完能有小20万元呢。”
眼下,上溪头村水果玉米已进入采收尾期,目前已销售4万余公斤,销售额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