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勇
为提升干部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的能力素质和强担当、善作为的履职水平,近年来,很多地方把重点项目一线作为干部“练兵场”,推动干部能力在一线历练、考察向一线延伸、作风在一线检验,让干部在项目攻坚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实现项目建设与干部成长的双向赋能。
明代大儒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记载:“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诚然,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基层一线是增长见识、了解国情、社情民意的大课堂,唯有多接一些“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才能“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不断获得持续成长的动力,做好为民服务的“行家里手”,才能在工作中行稳致远。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砺品质,考验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学历相对较高、书本知识丰富,且身处互联网时代能获取大量信息,谈起道理头头是道。然而,现实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道理的供给和做事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所懂非所用,所需非所有。这就更需要广大干部“俯下身”、祛骄气、除娇气,在实践中摔打和进步,提升干事本领。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一线“练兵”,意味着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直面民生难题和群众诉求。情况多变、问题复杂是基层工作的特点,这就要求干部们具有破解矛盾的魄力和能力,具有耐心细致、体恤民情的品质和情怀。要带着学习的初衷和目的,向干部群众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而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更不是“到此一游”。要敢于干事,不怕失误,在一线实现“观摩—实践—提升”,在“逆水行舟”中砥砺本领。
用好一线“练兵场”,要端正好心态。作为上级部门,要对一线干部实施密切跟踪,及时掌握其工作情况,做到“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须用好“监督”良方,“清廉”良药。要以坚定政治觉悟筑牢青年干部成长防微杜渐的“篱笆”。一则要夯实信念基石,严守纪律规矩,筑牢思想防线;另外也得警钟长鸣,守好政治、权力、交往、生活、亲情等廉政“关卡”,给敢于干事者搭建舞台,给“墩苗”走过场者以惩处,让干部在成长道路上越走越坦荡。
艰苦磨砺,是成长成才成功的必经之路。最后,用好一线“练兵场”,其作用在于淬炼“幼苗”,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后期抗逆、抗倒伏能力,协调营养生长和成长成才。当然,干部下沉一线既是锤炼党性的熔炉,也是创新治理方法的实验室。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历练中成长与进步,才能锻造出一批批堪当支点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