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处州城事

奏响“奋斗实干、担当争先”最强音

  (上接第一版)

  自6月份以来,遂昌县妙高山隧道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作为遂昌县核心区块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该项目总体形象进度已完成20.2%,预计2027年竣工通车,届时将成为连接新老城区的重要通道,有效提升县城承载力,对以“强城”带动“兴村”“融合”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今年以来,我市突出聚核促强城,发挥中心城市核心牵引作用,带动县城联动发展、一体做强。中心城市完善大莲都一体化机制,以三江口协同发展区牵引北城、南城、碧湖新城联动发展,以交通、产业链带动周边县域融入市区一体发展;县(市、区)迭代升级“小县大城”战略,持续做强产业平台,做优公共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发挥链接县城、服务乡村、带动周边的综合节点功能,以镇街带乡村、以强镇促兴村,推进乡镇组团发展,“跨村协同”推进乡村联合振兴。前段时间,我市33个村上榜2025年首批(山区海岛县)省级重点村名单,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聚焦产业全链升级,丽水以品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开辟品质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硬核支撑。

  在阿里巴巴的赋能下,“景宁600”农产品完成了标准化、品牌化和流量化的“三级跃升”。全国首个“高山蔬菜盒马村”落地景南乡东塘村,带动500户农户亩均增收1200元,累计销售额超500万元。龙泉食用菌全产业链成为全省县域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之一,食用菌产业产值约占该市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松阳茶产业构建“种植—加工—文旅—碳汇”全链体系,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10万名茶农人均增收超2.7万元……据统计,目前全市农业全产业链从业人数50.51万人,年人均收入3.66万元。

  面对城乡发展步调不齐、城乡要素流通不畅等问题,丽水以运营为纽带,串起城乡要素流动的“黄金链条”。5月20日召开的全市乡村运营合伙人招募大会,为有基础有优势的宝藏村与有理想有抱负的合伙人搭建广阔合作平台,汇聚更多优势资源助力村庄发展。

  此前,丽水已发布两期“我在浙丽有个村”乡村振兴共富合伙人招募计划,530名合伙人为乡村带来了项目和人气,携手助力共同富裕。

  以市场化思维创新乡村发展模式和运营机制,丽水探索“强村公司+合作社+‘共富工坊’”联农带富改革,通过实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强化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强链接”机制,努力实现村强民富。目前,丽水全市建成“丽水山播”共富工坊131家,带动从业人员5000余人,网络零售额超16亿元。

  我市还通过场景重构、业态创新、服务提质等创新“钥匙”,解码文旅共富密码。得益于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取景地之一的景宁时思寺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往。龙泉探索“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溪头村从全球60多个国家的260余个申报村庄中脱颖而出,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今年5月,丽水全域旅游联盟成立,标志着我市文旅产业进一步迈向“抱团运营”,步入开放、合作、共赢的新阶段。

  一个个品质农产品,一家家共富工坊、一条条文旅线路,正以抱团之势形成“共同富裕联合体”,加速激活“共富引擎”。

  探索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模式

  除了促进山区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外,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市深入实施推进山区公共服务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在托育、教育、卫生、就业、文化、体育、养老、助残等8大公共服务领域,加快探索具有山区特色、彰显共富底色的一体化服务路径,为近40万名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群众带去便利服务。

  “医生们来了!大家先排好队,一个个问诊。”6月13日一早,缙云县大源镇卫生院的“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车驶入龙坑村,80余名村民在文化礼堂门口有序就医。

  在“家门口”看医配药,已经成为丽水偏远山村的常态。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64辆“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车累计出诊车次4.03万次,行驶里程176万公里,总计服务177万人次,在线医保结算近2780万元。

  6月14日,景宁畲族自治县鸬鹚乡党群服务中心异常热闹——理发服务摊点,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为老人免费修剪头发和提供理疗按摩服务;健康摊位上,卫生院工作者忙着为老人量血压、开药方;乡村党员则登记着村民各类代购代跑需求……针对“空心村”公共服务直达性差等问题,景宁开展“我为村社送服务”行动,摆出“服务市集”,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衡、直达山村。

  而在莲都区联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一到饭点,十几位老人就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拉家常。中心门口,助餐配送车准时出发,为辖区有居家用餐需求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为解决山区留守老人就餐需求,丽水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助餐服务一体化体系,整体打造“中央厨房+流动爱心助餐车+助餐点”模式。如今,114辆“流动爱心助餐车”覆盖全市1717个村(社),每天为1万余名山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如今,丽水已初步探索形成“固定+流动”精准服务供给模式,集成打造流动便民共富车1480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年服务3000余万人次。

  逐梦共富路,实干谱新篇。新征程上,丽水正以梦想为舟、奋斗作桨,踏浪前行。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7-05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402775.html 1 3 奏响“奋斗实干、担当争先”最强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