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小骏 通讯员 邹俊 陈柔妤 尹力)昨日,走进位于青田的浙江大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现代化的干混砂浆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却不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我们现在都是通过电脑来操作整个生产过程,只要在电脑上启动程序,那边的机器就会同步运作。”公司中控管理员毛慧新说。
据了解,这是浙江大邦公司投资2000万元刚引进的科技干混砂浆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不仅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目前,公司年产能已达到20万吨,涵盖了工地建筑所需的砌筑、防水、抗裂等一系列与水泥相关的砂浆产品。”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引入智能化生产线,浙江大邦公司还高度重视产品研发与创新。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并打造了包括砂浆试验室、砂浆标准养护室、高温室、力学试验室、水泥试验室在内的多个专业实验室,致力研发适用于不同场景的产品。“目前我们正在安装一条价值300多万元的特种砂浆生产线,预计年底前可投入使用。”企业相关负责人还透露,随着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科技创新是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青田进一步推进创新体系、产业体系与发展环境的协同优化和系统重塑,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让它们不断实现从“制造”向“智造”跨越。
在高湖镇的青田保俐铸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师傅们正在进行模型塑型。和以往不同的是,企业现在有了高精度的质量管理系统,能够实时在线监测成品工艺技术,让产品质量更有保证。“我们整个生产过程都有记录,产品上面有对应的编号,跟踪它就可以跟踪这个产品。”公司总工程师周郅介绍。
几年前,公司开始引入ERP和max数字管理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制壳和浇铸,极大提升了产品的生产力。目前,企业年产成品阀门10万余套,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接下来,我们将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最终实现无人工厂生产方式。”公司总经理陈结州说。
下一步,青田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要素保障、产学研对接等措施,助力更多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