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它填补了国内荒野茶资源保护的空白。”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鑫高度评价,“标准对植被修复、土壤管理、林地清理、茶树管护等作出详细规定,让野性可控,让高价有据。”
标准的力量迅速转化为产业凝聚力。在江根乡的茶山上,强村公司技术员正指导村民按规范修复植被。“以前各管各的,一盘散沙。现在联合体统一标准、统一行动,品质和效益都上来了。”庆元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人豪介绍,“强村公司+村集体+能人+种植大户”模式如同强力纽带,将分散的万亩荒野茶资源高效整合。斗茶大赛的举办让“野樱白”收购价三年升了四倍,印证了标准化带来的品牌溢价。
好生态孕育好产品
庆元荒野茶质量双变,更深厚的根基在于这片土地刻入基因的生态自觉。翻开浙江地图,庆元县位于北纬27度这条被茶界公认的“黄金飘带”之上。这里不仅是树的王国——森林面积达244.54万亩,覆盖率85.92%,居浙江之冠;更是山的故乡——县域内海拔千米以上雄峰多达534座,层峦叠嶂间形成独特的山地小气候,云雾滋养,昼夜温差大,为荒野茶累积风味物质提供了完美舞台。
对绿色的坚守,早已融入庆元人的血脉。全县连续17年开展“植绿护绿,增花添彩”行动,将每年4月7日定为“庆元生态日”。这份持之以恒的守护,换来了丰厚的生态回报: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在此发现了百山祖角蟾等全球新物种3个、中国新记录种27个、浙江新记录种99个,物种多样性位居全省首位。2022年,庆元获授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成为丽水市首个入选的县(市、区)。
生态自觉正转化为发展动能。在野樱谷茶空间,游客品鉴后可直接走进山场探访古茶树,8条茶旅路线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消费场景。荒野茶展览馆入口镌刻的“庆元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伟力”,成为这片土地最生动的注脚。
暮色中,姚光平抚过老茶树皴裂的树皮:“以前它自生自灭,如今是全村人的绿色银行。”在他身后,茶客们体验采摘的竹篓沙沙作响,仿佛吟唱着绿叶变金叶的传奇——当生态价值被科学度量、精心守护、合理转化,最原始的深山野茶终成点绿成金的时代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