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丽水长出一块块闻名全国的稻田——

袁隆平的“种子”在成长

  本报记者 蓝倞

  通讯员 童燕红 陈阳 林肖霞

  前往莲都区碧湖镇的S222省道的一侧,一株株挺拔的水稻青禾舒展无尽的绿意。由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字的“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矗立在稻田,如同埋入沃土中的种子,在浙西南群山间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这幅珍贵的亲笔题字原件,如今珍藏在丽水市莲都区档案馆,见证着这位毕生追求“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科学巨匠与丽水的情缘。

  “这是袁老对基地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他对我们寄予的深切期待。”56岁的厉定伟是丽水莲都区的种粮大户,从2014年开始和袁隆平院士团队合作育种,他还曾是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的负责人。

  2014年3月,厉定伟的50多亩稻田被袁隆平院士团队选定为全国19个试验点之一,当时在浙江是唯一的试验点,承担了超级水稻品种试验任务。

  经过多年的努力,试验点取得了华智公司试验点中“试验时间最长、试验品种最多、审定品种最多、管理质量最好、科研攻关最优”的“五个全国领先”实验成果。2020年9月7日,袁隆平团队正式牵手丽水,莲都区人民政府与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湖南长沙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得知试验点取得的成绩后,袁老非常欣慰,当年9月10日亲笔命名‘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袁老为某个基地命名,这在全国区域试验站中还属首次。”莲都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中心主任季俊回忆。

  年复一年,碧湖水田稻浪滚滚。水稻分子育种智能示范基地、国家农作物(水稻)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先后落地。

  “为了进一步强化种业建设,我们携手华智集团打造了国家级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在新基地里将进行基因型数据分析比对,为作物新品种的国家级审定和种植区域适应性推广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同时,基地还积极承担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试验、高科技育种以及现代农业科普教育等多重任务,正成为国家现代育种示范的科技‘金名片’。”莲都区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与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冯珊珊表示。

  如今,袁老的“禾下乘凉梦”也在丽水继续铺展:莲都区3000亩旱地稻田实现亩产近500公斤;云和县育秧中心的“可叠硬盘”技术让农民挺直腰杆抛秧,效率提升15倍;而松阳县的科技特派员们,带着他筛选的“浙粳99”稻种攀上海拔700米的高山,将荒田化作紫色花海与金色稻浪交织的生态画卷。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老留下的这句话,深植于丽水的每一寸土地。

  【档案资料】

  “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是莲都区档案馆收藏的珍贵档案,2020年9月10日由袁隆平院士亲笔所书,成为记录丽水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6-29 丽水长出一块块闻名全国的稻田——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402315.html 1 3 袁隆平的“种子”在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