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敢闯 不断开辟新赛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着开放发展的速度。
对龙泉而言,“GDP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意味着对外开放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以此为契机,龙泉通过“弘扬企业家精神,引领创业再出发”主题活动掀起“思想风暴”,意在打破山区县“只能被动承接”甚至“偏安一隅”的自我设限,坚定“山区也能搞创新”的自信。
一场覆盖企业家、党员干部、社会大众三个群体的“三问”主题大讨论,成为重头戏。“企业家要问一问:我要怎么创业?党员干部要问一问:我该怎么创优?社会大众要问一问:我能怎么创新创业?”这三问,不仅聚焦当前的发展挑战,更指向长远的战略谋划,为的是营造全域立业、全民创业、全面兴业的浓厚氛围,让开放成为龙泉的鲜明特质和形象标识。
截至5月底,龙泉累计开展活动1400余场,超过2.5万人次直接参与。一场场大讨论,凝聚了企业家的发展共识,各企业纷纷以企业家精神为引领,将大讨论成果转化为特色发展实践。
在毅力公司董事长黄忠毅看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二法则。在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毅力投身新能源热管理产业新赛道,推动产品持续创新,如今,企业产品总量突破3000个型号,构建起了完整的产品矩阵,去年产值达2.3亿元。
以主题活动为契机增强发展信心、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发展质效,持续推动“二次创业”“三次创业”的案例不胜枚举:三田集团精耕东南亚、欧洲、南美等市场,主动“走出去”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浙江澳利达空调部件有限公司团队的单月研发占比提升至4.5%,成功签约2项新专利技术;浙江弘毅化学有限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江华博士团队联合开发高稳储涤纶用荧光增白剂,投产后预计可增加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浙江中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5.6亿元新建生产线项目,可形成年产400万套新能源汽车空调热泵气液分离器、300万套电磁离合器的生产能力;浙江欧特立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二期3万平方米新厂房正加紧建设,建成后预计可年产超1300万件新能源热泵消音器和250万件气液分离器,产值约7000万元……
“这次主题活动,还设立了两个特殊日子——每月25日的助企服务日和每年11月1日的‘龙泉企业家节’,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据主题活动办负责人介绍,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需求,龙泉还将推出助企政策大礼包,鼓励企业深耕主业、追求卓越。
随着时代变迁,企业家精神内涵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企业家群像的特点始终是“视野广、胆识过人、创新能力突出”,这也是一座城市开放程度的具体体现。
数据最能说明一切。一季度,龙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5%,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7.54%,均居丽水之首。与此同时,龙泉还组织汽车零部件、竹木精深加工、刀剑等行业外贸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华交会、香港时尚家品展等重点展会,一季度出口总额11.1亿元,增长48.5%。
干部善为 建设技能型政府
对外开放,不仅需要企业家敢为人先的胆魄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更需要“有形之手”在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的战略判断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自己与岗位是否匹配?专业技能如何提升?立足岗位怎样创优?”在一场由龙泉市委组织部牵头的讨论会上,主持人抛出犀利一问,引发党员干部的思考。自“弘扬企业家精神,引领创业再出发”主题活动开展以来,龙泉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群体的专业能力培养提升,通过开展一场“专题研讨会”、组织一次“企业服务行”、实施一轮“干部大访谈”,促进党员干部充分汲取企业家“精神富矿”,增强“不争先进就是落后、不在上游就是下游、不抢先机就有危机”的思想和行动共识,进而激发各领域党员干部形成担当作为、实干争先的优良作风。
“只有把心安在基层,把自己融入发展大局,才能找准奋斗的坐标和创优的切口。”“企业家敢为人先的破局精神启示我,只有在改革浪潮中奋楫争先,才能实现价值……”在龙泉“匠心品质·提能创优”青年干部创优能力展示活动中,不同领域和岗位的青年干部代表生动展示了各自在推进难题破解、专业能力创优、提高岗位匹配度等方面的所思、所学、所干、所悟,展现了青年干部深耕主责主业、敢于创新突破的精气神。
曾宇长期在乡镇工作,对招商引资工作知之甚少。面对转型调整,他用短短300天完成了从“门外汉”到“招商能手”的蜕变——面对能力短板“以‘学’破难”,白天深入生产车间一线调研,夜间系统钻研产业政策、产业链图谱,梳理行业发展动态,快速填补知识空白,逐步掌握产业招商核心要点。高效的工作模式,让他迅速进入了招商攻坚状态,近一年里,协同招引了唐工、苏高、恩泰等10个1亿元以上项目,其中恒兆宝剑现代产业园为20亿元项目。
这种专业专注、实干争先的精神,很快转化为推动龙泉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今年,龙泉以“开局就开跑、起步就冲刺”的奋斗姿态,推动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1—5月,新招引落地亿元项目10个,其中10亿元项目2个;全力推进科伦高端制剂、天诺制动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全速推动吉利夏芝、华晓精密、尚科制动释放产能,带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1%,居丽水第三;全速推进兰巨大汪等“五大工业平台”开发建设,累计开发2735亩,可供工业用地2046亩。
在龙泉市城市开发建设中心副主任连倩倩看来,个人能力是在实战中磨炼出来的。在城建中心5个多月来,连倩倩以“周三项目服务日”为载体,开展“已竣工项目回头看”“防洪防汛专项巡查”等活动20余次,解决各类问题10余项,逐渐积累起项目全周期管理的过硬本领。
如今的龙泉,有无数“曾宇”“连倩倩”在各自岗位上锤炼本领、破解难题。自创新推出“周三下村日”以来,龙泉19个乡镇(街道)849名党员干部下沉村社,累计破解难题541件,谋划乡镇长工程和村主任工程项目238个。不仅如此,龙泉还持续深化“周五开门接访日”工作机制,领导带头接访群众117批260人,信访办理质效居丽水之首。
开放型经济发展,离不开制度供给与公共服务的高效支撑。当前,龙泉正在塑造干部善为的新作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动政府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建设高水平开放品质城市提供过硬队伍支撑。
群众敢创 共绘发展新图景
今年4月,为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龙泉市委社会工作部启动了社会大众创新创业赋能行动,开展技能大课堂、大众就业帮扶、大众创业激励、大众创新赋能等“十个一”活动,并发布“泉是爱”社会服务一体化项目,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创业、人人参与创新”的浓厚氛围,厚植“人人敢尝试、人人愿奋斗”的成长沃土。
如今在龙泉,外卖员用脚步丈量城市,返乡青年怀着热情逐梦乡野,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社会一线,还有许多“新市民”加入创业兴业热潮……一幕幕生动场景,是龙泉开展“弘扬企业家精神,引领创业再出发”主题活动结出的硕果。这场覆盖全域全民的活动,打破了“创业只靠企业”的思维定式,把创新创业的舞台从园区、写字楼拓展到田间地头、市集巷弄,让更多普通人看见机会、参与其中。
“创新创业和送外卖一样,没有捷径,只有脚印。”外卖骑手叶小林用七年如一日的坚持诠释了这句话。自2017年入职“饿了么”以来,叶小林在龙泉累计骑行50多万公里,以“使命必达”的信念穿梭在城市街巷。2022年,他站上了阿里巴巴总部“全国单王”的领奖台。在他看来,每一单准时送达的背后,是无数次路线优化、风雨无阻的积累,正如创业者“从0到1”的突围,靠的都是脚踏实地、永不言弃的韧劲。
在龙泉,“企业家精神”不是商业精英的专属标签,而是无数普通人用坚持书写的奋斗历程。
走进龙泉市娜依娅服装厂,首先听到的是缝纫机的嗡鸣声。负责人冯娜娜正与工友们赶制一批发往黑龙江的订单。另一侧,她的丈夫徐剑峰拿着电话,时而低头核对订单,时而快速敲击键盘记录客户需求,夫妻俩忙得脚不沾地,干劲十足。
忙碌的场景最能呈现企业的欣欣向荣,尽管他们的创业之路并非坦途——首批产品因做工粗糙成了“废品”,创业7年后又因市场变化导致生意萧条……难题很多,但他们咬牙坚持下来。谈及未来,她充满信心:“我们计划引入智能缝纫机,定期组织工人参加共富学堂提升技能,还要组建专业电商团队,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把舞蹈服卖到更远的地方!”
在龙泉,开放不仅关乎政府与企业,更是全民参与的“共同事业”。从企业家“闯全球”到百姓“创家业”,龙泉正以一场全民参与的开放实践,诠释“小山城也能创大业”的雄心。在这里,每一个为美好生活奋力奔跑的追梦人,都是动人的城市精神名片,共同演绎着新时代的“山城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