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瓯江特刊

衍生:丰沛的古堰文化

  一渠清流穿古越今。

  千年通济堰,既是润泽万家的水脉,也是绵延不绝的文脉。

  这里不仅留存着先民治水的滚烫印记,更在岁月长河中不断焕发新生。巧夺天工的水利智慧与钟灵毓秀的人文底蕴熔于一炉,续写着底蕴深厚且活力奔涌的文化传奇。

  通济堰庙会,是源起于南朝萧梁年间的民俗盛事,旨在纪念缅怀詹、南二司马及历代修缮通济堰的先贤。庙会通过祭拜先贤、贯彻堰规、欢庆丰收等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历经岁月流转,春、秋两祭的传统,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

  今年的通济堰庙会,更是耳目一新。以“双龙席”为核心体验场景,活动巧妙串联起千年古堰的浑厚气象、春耕景观的盎然生机和瓯江生态廊道的秀美风光,打造出“春到堰头·龙佑丰年”的主题文旅IP。

  与此同时,通济宴、通济集等一系列民俗度假产品亮相,将古堰文化融入游客的点滴体验中,让深厚的文化底蕴“飞入寻常百姓家”,化作触手可及的鲜活记忆。

  在话剧《堰游记》演出现场,演员借助沉浸式场景,将文献记载的筑堰治水画面,转化为富有戏剧张力的舞台表演。这一刻,跨时空的文化有了具象的表达。

  5月,丽水通济堰文化展示中心建设现场,场馆主体已初现轮廓。以停靠在通济堰上船只的船帆为载体,主体建筑设计形成群山环抱的形态;入口处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引入自然光线,恰似将通济堰的清流“引入”室内。建成后,它将成为全国首个以古堰渠文化为展览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全面打响“水韵瓯江、通济莲都”的地域文化标识。

  从南朝古堰的粼粼波光,到新时代文旅融合的熠熠华彩,通济堰始终是丽水大地跳动的文化脉搏。当古老堰规的智慧结晶,在数字化展厅里焕发新生,千年文明的基因正以鲜活的姿态融入时代浪潮,在瓯江两岸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通济传奇”。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5-23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9943.html 1 3 衍生:丰沛的古堰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