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年养殖产量120余吨 年产值3000余万元

龙泉打造棘胸蛙特色产业助增收

  本报讯(记者 柳永伟 通讯员 邱文君 黄大庆)昨日,龙泉市道太乡双平村旺宝石蛙养殖基地内,负责人吴水养正忙着对棘胸蛙进行蛙苗繁育和投饲。在约3600平方米的养殖池中,种蛙、幼蛙、成蛙在循环流动的清澈泉水中繁殖生长。

  “去年出售商品蛙约1万斤,销售额近100万元。现在基地存栏商品蛙有3万多只、幼蛙有4万多只,预计今年可产商品蛙1万斤,繁育棘胸蛙蝌蚪60万尾以上。”吴水养说,棘胸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他的基地还带动周边10余家村民从事棘胸蛙养殖。

  近年来,龙泉市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土特产”潜力,成功打造“从一只蛙到一群蛙”的棘胸蛙特色产业,“龙泉棘胸蛙”还入选省第四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目前,龙泉市有棘胸蛙养殖主体60余家,年养殖产量120余吨,年产值3000余万元。

  前几日,宝溪乡三江源石蛙养殖基地迎来了首批4000多斤优质棘胸蛙种蛙投放,标志着总投资2050万元的特色农业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在养殖模式上创新采用“棘胸蛙规模化养殖+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组合模式,帮助农户共享产业收益,实现“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双目标。

  目前,部分光伏设施已成功并网发电,并开始产生收益。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总产值将超100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80万元,向低收入农户分红超8万元。

  在推进棘胸蛙养殖标准化生产过程中,龙泉养殖户不断探索循环养殖模式,推动棘胸蛙产业绿色健康发展。龙泉市云雾山家庭农场负责人陈益伟创新探索蛙鱼混养模式,利用棘胸蛙排泄物蛋白含量高的特点,将其作为鱼的饵料,一举打破棘胸蛙养殖的传统模式,不到10亩的养殖基地,年产商品蛙近5000公斤,产值约100万元,创成浙江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如今,龙泉棘胸蛙养殖已形成仿生态养殖、设施规模化养殖、蛙鱼共生养殖、稻蛙共生养殖等模式。同时,龙泉市以品牌矩阵建设为抓手,通过标准化生产、数字化溯源、精准化营销,不断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拓宽产业增值空间。如道太乡发布“瓯江渔夫”区域公用品牌以及以棘胸蛙为原型的“江蛙蛙”形象IP,由强村公司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回收、统一营销,目前已与养殖户签订2.5万公斤的收购协议。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5-21 年养殖产量120余吨 年产值3000余万元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9768.html 1 3 龙泉打造棘胸蛙特色产业助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