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两山”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要在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价值实现逻辑的基础上,实现制度创新。要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其核心愿景不仅在于追求经济价值转化,而且强调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通过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持续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生态环境的需求。
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数字经济推广。运用先进技术重构生态产品“资源—数据—价值”体系,推进生态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依托大数据、物联网及遥感技术,构建全域生态资源数字化监测体系,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通过数字化核算系统整合生态资源数据,强化生态价值核算与市场化应用,实现生态产品交易的“链上核、平台算、市场转”。发展智慧环保、生态康养等新兴产业,培育新兴生态经济业态,实现生态产业的“云端控、线上联、实地用”。建立国家生态大数据中心,完善跨域协同治理机制,实现生态经济运行的“数据通、智能算、技术控”。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驱动生态资源向绿色产业转型,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产品交易一平台、数据传递一中心”的绿色发展模式。消除传统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过程中的技术短板与数据壁垒,以技术力量突破“度量难、开发难、交易难”等问题,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平衡。
要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普惠机制,实现绿色财富共享。首先,构建跨域协同补偿机制,加大对主要提供生态产品地区居民的生态补偿力度,建立“受益者付费”新秩序,让生态资源供给方由“消耗自然”到“经营自然”,生态保护者成为直接受益者,调动主体积极性。其次,挖掘农村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蕴含的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价值,将其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生态产业,让生态产品的提供者与消费者共生共赢,逐步实现生态资源共建共享。最后,一体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化。通过生态资源资产化、产业绿色化、治理协同化,引导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生态基底和经济动能。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