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李杨 通讯员 吴凯蓉 叶海寿)“我们里面几个村以农业产业为主,近年来借力‘山海协作’党建联建,引进黄桃、雪菜等特色产业,有效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增加股金、薪金、租金收入,希望接下去乡里继续加大政策争取、资金投入,推动村村抱团发展,将隆宫乡打造成‘庆元黄桃、雪菜第一乡’。”近日,庆元隆宫乡黄坑村召开一场针对“十五五”村庄产业发展的乡村两级现场共议会,乡村两级干部与群众一起交流商讨村庄产业发展、项目谋划、强村富民等。
隆宫乡持续深化新时代“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工作,探索建立“乡会村开、乡事共议”机制,聚焦“基层党建、产业发展、项目谋划、园区建管、乡村焕新、强村富民、民生供给、基层治理”等8个方面,梳理形成24项破题重点工作,变“坐办公室独想独谋”为“聚民之智共想共谋”,在“集体议”“现场看”“共同破”中听民意、聚民智、绘民举、解民忧,谋深谋好发展实举。
“过去五年,在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产业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很多村民每天要跑到岭腰乡后山等地务工,希望县、乡继续关心,加强毛竹分解点、林下黄精初加工点的布局,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在桃园村议事会上,村民刘建仁反映留守群众就业难题。
乡干部当场回应:“乡里正谋划建设共富工坊,努力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
通过这种直面问题的对话机制,桃园村已实施了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山洪沟、“四好”农村公路等大大小小20余个项目。
而在其他几个村的现场共议会上,党员干部群众纷纷提出加快农文旅体深度融合丰富3A级景区业态、打造乡村实用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等一批以村庄发展为重点的意见建议,形成了党员干部群众共谋思路、乡村两级共同答题的良性互动。
为确保现场共议会所收到的意见建议不落空、有回音,隆宫乡还建立起“建议收集—分块归集—跟踪督办”闭环落实机制,将意见建议分村收集,对合理建议进行分块并跟踪督办,并纳入“十五五”乡村发展重点或现实即办。
“把办公室搬到村里,让规划图源自民心。”隆宫乡党委书记叶先港表示,隆宫乡将继续深化“乡会村开、乡事共议”机制,推动乡干部“向下”走访调研领题、谋题、破题,把“民意清单”变为“幸福账单”,为“中国毛竹产业之乡”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