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住宅国家标准的提升将对房地产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新规将倒逼房企从产品标准、研发、迭代的全周期出发,不断加大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更加细分多元、层次丰富的市场,将激发改善性购房需求潜力。
“从长期来看,新规将引导房地产行业从过去对‘高周转’的追求,转变为对高品质的追求,为房地产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指明变革方向。”成都睿合泰产城发展研究院总经理何昕宇说。
今年以来,已有北京、山东、山西、江苏、贵州、四川等近十个省市结合地域特点,从标准制定、土地供应到建造工艺全链条发力,构建高品质住房建设体系。
新规施行后,很多人关注房地产市场会发生哪些变化。
对于在售新盘,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最近几年,一些开发商推出的升级版改善型住宅,在装修、设计等方面超越新规的底线指标,所以新规对这部分改善性楼盘的影响不大。但一些用料不达标、设计落后、装修粗糙的新房项目,可能会受到影响。
“即使在同一地段,由于楼盘品质不一,销售情况也是冰火两重天。”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
对于二手住宅市场,李宇嘉认为,产品、地段和价格是购房决策的三大核心因素,一些二手住宅地段好、教育医疗资源丰富、有价格竞争优势,即便在户型设计上有所逊色,在市场上也依然受欢迎。
新规出台,也打开了老破小“逆袭”通道。对标新版规范,通过加装电梯、噪音消除改造、适老化改造、配套完善等路径改造老旧小区,甚至“原拆原建”,老旧小区可以实现价值跃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杰说,当前各地正在优化存量,通过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完善住宅功能和配套,补齐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这些举措对增加二手住宅的市场价值来说都是利好。
推进“好房子”建设关乎老百姓福祉,也是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业内人士认为,新规施行后,要关注落地执行情况。各地应抓样板、立标准、建制度,结合地域特色完善政策配套,进一步明确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不断推进“好房子”建设,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王优玲 郑钧天 张钟仁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