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新玩法”成为旅游市场的焦点。
回看不断涌现的消费新场景,一系列鲜明的个性标签跃然眼前。从博物馆集群开启沉浸式体验、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到最近新兴的“花市”、西式长桌宴……它们的更迭与兴起,恰如一场快速流转的时尚秀,折射出游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而文旅产品和服务的丰富多样,也构建起多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成为衡量城市魅力的生动标尺。
在丽水的绿水青山间,无数暂别繁忙生活的旅人,正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开启“探鲜”、寻趣的精彩旅程。
“展”露真章 解锁文博新趣味
“五一”假期,丽水文旅市场迎来新一轮热潮,市内各大博物馆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游客竞相探访的热门打卡地。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丽水市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兼具文化深度与互动趣味的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开启“博物馆奇妙游”,让游客在探求知识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历史、人文和科学。
“戴上这个虚拟现实眼镜,就可以‘穿越’到你想去的地方,领略别样的风景。”在丽水市博物馆推出的首个多场景VR沉浸探索展中,游客参观博物馆的方式变得妙趣横生,他们不再单纯用眼睛看展品,还可以“参与”展出,更直观地了解展品。
在这场多场景VR探索展中,游客可以一键切换场景,体验一场说走就走的奇妙之旅:“穿越”到盛唐,在洛阳街头闲逛,和李白对酒吟诗;“潜入”海底,跟尼莫船长混个眼熟,和巨型章鱼来场惊险追逐;“飞上”月球,在“天河基地”数星星,挖点神秘水冰当“伴手礼”。在VR技术帮助下,每个人都能成为探索之旅的主角,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科技与文化的魅力。
与此同时,市博物馆的非遗体验项目也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围绕廊桥、木雕、活字印刷等非遗元素,市博物馆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搬进展厅。序厅内,亲子木工体验活动如火如荼,25组家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小木马”,感受手工劳动的乐趣与匠人文化的魅力;展厅里,丽水学院留学生与丽水市中小学生一起参观廊桥模型,联手打造5米长的实景廊桥,体验手工搭建廊桥的乐趣;北门出口处,活字印刷体验正火热开展……
庆元县博物馆的“不止千年:庆元‘双遗产’的世界和声”展览也同样吸引着众多游客。展览包括“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和“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双文化遗产两大主题,通过《历程·印记》《共生·共融》《传承·展望》三个篇章系统且全面展示“双遗产”多元丰富的文化底蕴、共生交融和传承展望。以此为引,庆元县博物馆推出了“探寻博物馆里的文化密码”主题文化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互动解密”的形式展开,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前来打卡。
文化浸润 营造旅游新场景
以新场景、新体验、新消费为核心的“文旅新玩法”,正悄然改写着“诗和远方”的叙事方式——旅游不再只是风景的消费,更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共情。
夜幕下的太鹤湖被璀璨光影点亮,36米长的西式宴会长桌沿瓯江畔铺展,百余名市民与游客在暮色星辉中,开启了一场味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5月1日至3日,青田县以“欧风侨飨·时尚青田”为主题,在防洪堤水南段打造了一场集美食、光影、文化于一体的“五一”文旅嘉年华,全方位展现“浙里小欧洲”的独特魅力。
这场嘉年华最亮眼的活动是青田首次推出的“西式百人长桌宴”,从开胃头盘到餐后甜点,宴席采用七道式西餐流程。澳洲眼肉牛排佐侨乡红酒,鲍鱼海鲜烩饭选本地稻鱼米……从食材溯源到烹饪技法,每道菜品既保留了欧陆美食精髓,又凸显了侨乡食材特色。
宴席间,专业侍酒师讲解餐酒搭配礼仪,乐队演奏着悠扬乐曲,从西班牙回来的华侨杜先生感慨道,“这顿饭既吃出了家乡的烟火气,又感受到了欧洲生活的仪式感。”
西式长桌宴的成功举办,也标志着青田文旅从“场景复刻”向“品质体验”的跨越,凭借美食与文化的交融,尽显侨乡文旅魅力。
不止是国内游客,国外游客也被这场活动深深折服。“我来之前就和女儿说青田是‘小欧洲’,她还不太相信。现在品尝了美食,欣赏了美景,她心服口服。”来自乌克兰的娜塔莉与女儿一同前来参加活动,母女俩在欧江畔笑语盈盈、交谈甚欢。
不仅如此,活动还以“白+黑”全时段体验构建沉浸式场景:白天,少儿声乐团、非洲鼓表演与非遗提线木偶戏在临江舞台轮番上演;入夜,爵士乐队Live秀与观众点歌台点燃瓯江之畔。
而在松阳县城三庙文化交流中心,经典松阳高腔剧目精彩开唱,演员们悠扬的唱腔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在互动环节中,高腔演员现场教学花枪、马鞭等动作,让游客从观赏者变成了参与者,“松阳高腔的华美戏服和精美道具让我印象深刻,能在假期参与这样的文化活动,感觉特别有意义。”上海游客叶灿然告诉记者。
从游客体验的视角看,文旅融合正展现出独特魅力。如今,游客的需求已从单纯的观光游览转变为深度文化参与——他们不仅期待欣赏自然风光,更渴望沉浸于在地文化艺术活动中。这种从“看风景”到“品文化”的转变,恰恰体现了当下旅游消费的新趋势。
花式“宠客” 玩法走心更“走新”
这个假期,以“丽水”为关键词的话题,在抖音、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引发热议。在搜索栏中输入“丽水”,紧跟着会跳出一个个词条——“丽水的花式旅游”“丽水开启‘宠客’模式”“丽水必去的景点”……
最近是杜鹃花的最佳观赏期,不同海拔区域种植的不同品种的杜鹃花错峰绽放,形成了“十里不同景,百花共争艳”的壮美画卷。
在市区华东药用植物园,68种全国珍稀品种组成的“杜鹃博物馆”成了网红打卡点。此外,还有全市各地的特色品种杜鹃争奇斗艳——缙云大洋的灯笼杜鹃、遂昌高坪的万亩杜鹃、松阳箬寮的猴头杜鹃以及来自青田界牌山、龙泉凤阳山、云和梅垄村、庆元黄田镇、景宁景南乡等地的高山杜鹃,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山花烂漫时,文旅活动趁热打铁方能激活消费热情。为此,市文广旅体局联动林业、气象部门发布杜鹃花品种、花期指数,联动相关企业推出“山花烂漫游丽水,九城联动看杜鹃”主题活动,串联景区、民宿、美食,让游客在赏花之余,还能体验特色市集、摄影打卡、文创购物等。“五一”期间,丽水文旅还开展了“杜鹃花开有点甜”活动,向各地游客免费赠送1万杯“杜鹃主题饮品”,为旅程增添甜蜜。
要吸引更多的流量与关注,除了打好优质资源这张牌,还需巧妙融入地域特色元素。这个假期,丽水多地举办的市集活动不仅丰富了假日生活,更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
在莲都区,古堰画乡旅游度假区以花为主题,打造了多个艺术打卡点,“多巴胺”色彩的装置,将游客带入了花花世界,随手定格都是氛围感满满的旅行大片。
在“花动画乡春色”的风景里,两场人文艺术与生活态度相碰撞、传统特色与现代城市相对话的美学大集,也同时拉开序幕。在画乡的大樟树市集之春夏大集上,浓浓生活美学气息呼之欲出:从匠心手作到网红美食,从非遗文创到潮玩好物,40多个生活美学展位,共同构筑了一个别具一格、富有活力的市集景象。在古堰的通济大集上,50多个摊位潮玩集结,特色水上市集化身“水上艺术展”,让游客亲历《梦华录》同款诗意场景。市集之外,“疯狂艺术家”油画变装巡演、“画乡渡”和“堰游记”沉浸式演艺接连上演,让游客大呼过瘾。
花式“宠客”的背后,是城市文旅服务上的走心与“走新”,这一现象折射出当下丽水文旅产业从传统服务向体验式、个性化转型的核心逻辑。游玩的主要场景没变,改变的是细小却暖心的服务,通过精准解决曾经的痛点,回应游客“需要被重视”的心理,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