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管丽芬 通讯员 刘婷 叶鹏)近日,在景宁标溪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银发工坊”里,10余位老人围坐在一起,熟练地穿绳制作手工艺品。这一场景,是标溪乡探索“养老+增收”新路径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标溪乡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试点,创新推出“来料加工+银发工坊”模式,通过对接本地来料加工点,将组装饰品、包装配件等低技术含量的手工活引入养老服务中心,让老人实现“坐着板凳挣钱、守着家门养老”。
为确保老人就业顺利,标溪乡工作人员精心筛选安全操作简单的加工项目,采用“原料直供+成品回收”运作模式,实行弹性工作机制:老人可自主选择是否参与,根据身体状况灵活安排工作量。岗前还提供“手把手”技能培训,优先分配粘贴、编织等轻松工序,确保老人可轻松上手。
这一“养老+增收”的创新模式,将为参与老人每月增收约900元,既缓解了加工企业的用工压力,又为养老中心注入活力,形成“企业降成本、老人得实惠、养老增动能”三方共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