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每听到《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的脑海满是各路英雄好汉的身影。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为背景,讲述了黄巾之乱、三国鼎立,直至西晋灭吴,统一天下的历史进程。在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中,我最敬佩的人物莫过于“义绝”关羽。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忠”与“义”二字。
关羽的“忠”体现在他对刘备的忠诚上。即便在曹操麾下,他依然心系刘备,身在曹营心在汉。当他得知刘备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离开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回到刘备身边,这种忠诚令人动容。
而关羽的“义”则体现在他知恩图报的品格上,最精彩的莫过于华容道义释曹操了。面对败走的曹操,关羽念及昔日曹操的厚待之恩,毅然放走了他。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关羽的义薄云天,也彰显了他知恩图报的高尚情操。
历史上,像关羽这样的忠义之士并不少见。投江明志的屈原、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他们无一不在用生命书写“忠义”二字。然而,在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践行这两个字呢?
我觉得《三国演义》不仅讲述了历史,更是对人性、忠诚与义气进行了深刻探讨。它让我们思考:何为忠?何为义?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内心的信念。
希望大家也能去读读这本书,感受其中的智慧与力量。
莲都区刘英小学教育集团刘英校区508班 李泓宇
指导老师 夏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