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管丽芬
坑根石寨之美,美在山水,更美在底蕴。明景泰年间,银矿开采的热潮让矿工们在峡谷间凿石筑屋,就地取材成就了独特的石寨风貌,银官桥的木纹里叠着矿工查验矿石的足印,村口的古井诉说着先民利用地质结构的巧思。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村里到处生长的老枞茶树,正如村委会副主任张其虎所说,这些“粗枝大叶”的老茶,带着谷雨时节连枝带梗制茶的传统,将矿工们的坚韧与土地的馈赠,一同泡进了金黄透亮的茶汤里。
这座石寨并非一直鲜活。十多年前,猪圈挨着破旧的老屋,年轻人纷纷出走。改变从2011年开始,坑根学堂、叶氏老宅等古建筑在“修旧如旧”中苏醒,废弃牛棚飘出咖啡香,灰寮变身木玩工坊,猪舍化作田野杂货铺,黄墙黑瓦下,传统肌理与新业态和谐共生。
当摄影家们的镜头捕捉晨曦中的村寨,当银矿文化展示馆用沉浸式场景重现明代采矿盛景,当村民们在老茶坊前的铁锅里翻炒出茶香,传统在烟火气中重新鲜活。年轻力量的加入为村庄注入新意:“00后”将木头苔藓变成文创手作,旅拍工作室用畲族服饰点亮石墙背景,非遗螺钿与古法香囊在新工坊里绽放光彩。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装饰,而是扎根乡土,让坑根村既能留住“从前慢”的乡愁,也能拥抱“现在美”的新意。
漫步卵石小径,游客与村民的身影不断交错。农忙归来的人们脚步轻快,“新村民”谷小杭在这里居住了近9年,见证着村子的蜕变:“过去,老人觉得自己是被动留下的,如今游客来了,老房盘活了,年轻人也回来了,老人的心态也变得开朗了。”
山不曾移动,乡村却在蜕变。坑根村的复兴,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历史背景与现代生活温柔共振,让离开的人愿意归来,让留下的人心怀期待——这也许就是传统村落最好的生长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