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孔安迪 通讯员 王小萍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莲都企业正上演着从技术困境到“国产替代”突围的精彩逆袭。2023年,替科斯科技集团研发中心的大屏上,一组亮眼数据格外引人注目:企业自主研发的上装式偏心C型耐磨球阀,使用寿命比进口产品延长一年,价格却直降50%左右。“当年切肤之痛,逼着我们啃下硬骨头。”总经理陈永源望着车间里轰鸣的德国数控机床,感慨万千。
故事回溯到2021年,那时的替科斯专注供热球阀生产,却遭遇国外高性能阀门的技术封锁,连产品图纸都难以获取。关键时刻,莲都区科技局主动作为,为其量身定制“三级跳”培育计划。从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到冲刺省级企业研究院,再借力“尖兵”“领雁”攻关项目突破技术瓶颈,每一步都精准发力。通过科技局牵线搭桥,中国计量大学专家团队带着30年阀门研究积淀进驻企业实验室。双方联合攻关的“超大口径全焊接球阀、气动耐磨盘阀等特种阀门”技术,不仅获得省级专项支持,更助力替科斯产品打入中石油、中海油核心供应链。如今,即便国外厂商主动降价三成,替科斯也已不再依赖进口。
在莲都,替科斯的成功并非个例。阀毕威阀门车间里,不锈钢阀门基体表面抗氢蚀涂层这一创新成果,正是莲都区企业培育链的最新力作。2024年初,莲都区科技局工作人员走访时发现,这家年营收超2亿元的企业竟藏有3项发明专利,当即启动“一企一策”服务,将其纳入“省级研究院企业培育库”,派专家辅导研发费用归集、协调银行提供“科信贷”、对接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有科技局当‘陪跑员’,我们敢冲刺‘高企’了!”阀毕威负责人方恂良满怀信心。
莲都区科技局打造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度培育链,已覆盖321家省级科技型企业。目前,莲都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11家,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企业的痛点,就是我们改革的起点。”莲都区科技局局长叶庆武表示,未来将以企业为主体提升科技活动主导度,以科技供给增强创新要素支撑力,以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用生态圈,让莲都制造的含“新”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