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莲都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苇叶)近日,在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丽水市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卷起裤腿,赤足踏入水田,躬身学习传统插秧技艺,泥泞的田垄间,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正在上演。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莲都区各大研学基地迎来了热闹非凡的“农忙季”,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户外研学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让田间地头成为了孩子们探索知识的欢乐课堂。基地负责人厉定伟介绍,仅4月18日当天,该基地就接待了两批共300余名学生,“这是今年第一波学校,目前已经有不少学校和旅游团队联系我们了,还是比较火热的。”
这座由袁隆平团队参与建设的国家级科研基地,近年来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开发了“一粒米的诞生”系列课程,涵盖水稻种植、分子育种、智慧农业等环节。学生们不仅能亲手插秧,还能通过实验室观察基因图谱,在“科研+实践”中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
这股研学热浪席卷多个领域。距市区15公里的小可家亲子研学基地同样热闹,插秧、赶野猪、抓鱼……孩子们在这里玩得脸颊红红。负责人陈耀红透露:“现在需提前两个月预订,本周接待了青田、景宁等多地亲子家庭,还有永康、武义等外地客人过来,每天客流量都有200人。”
近年来,户外研学活动是不少学校、家长、学生等群体关注的热点,莲都区在自然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均有着良好的资源。小可家亲子研学基地主打“自然派”,这里的“农耕+非遗”课程吸引了九县(市、区)和市外的家庭。孩子们在土灶旁学做艾草麻糍,在竹林间体验畲族彩带编织,在山野中完成“自然笔记”。“比起室内的课外培训班,我更喜欢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家长林女士表示。
从水稻田里的弯腰劳作到非遗工坊的指尖传承,孩子们在自然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这个“没有围墙的课堂”不仅激活了教育活力,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小可家亲子研学基地2023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额达20万元,盘活抛荒地20余亩;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通过“研学+科普”模式,推动碧湖镇魏村村从“传统农业村”转型为“农旅融合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