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江敏 朱敏 通讯员 龚隆淼 潘爽依)“嗡嗡嗡……”昨日,在遂昌县城周边的竹林里,随着无人机的旋翼声响起,一台无人机腾飞而起,其下方吊着两根毛竹,穿过山林后直接将毛竹精准运送至公路边,短短5分钟就完成了一趟运输工作。
遂昌是浙江省重点竹产区,竹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遂昌很多竹林地处山区,毛竹运输困难,成了阻碍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难题。而今,无人机吊运技术,不仅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还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民用无人机载重能力强,可适应各种复杂地形,一次就能吊运65公斤左右的毛竹,5至10分钟就能完成一趟吊运,日均吊运量接近10吨,效率是人工运输的10多倍,成本降低60%以上。”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林业事务服务科科长程晓云说,使用无人机吊运技术,不仅解决了毛竹下山难的问题,还解决了陡坡险段疫木下山的难题。
连日来,在遂昌县平头岗山场,一架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精准操控下,仅用5分钟便将重70余公斤的松材线虫病疫木从陡坡地段吊运至集中处理点。
据了解,此次投入作业的无人机核定最大载重能力达85公斤,折合1至2根疫木重量,日均作业量5至6吨,吊运成本平均每吨约380元,较人工搬运,效率显著提升不说,还降低了成本。
近年来,遂昌以建设省级林业共享林事服务中心试点为抓手,在技术林长的专业支撑下,积极探索无人机在林业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包括香榧授粉、森林防火监测等,推动山区林业作业从“人扛马驮”向“机械赋能”转型。
“无人机的应用不仅解决了陡坡险段疫木下山难题,还避免了传统就地焚烧或遗存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疫木清理无遗漏。”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英俊说,下一步,他们将持续深化林业机械化应用场景创新,通过科技手段破解山林管护难题,为遂昌林业现代化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