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景宁渤海“三道防线” 为库区筑起“天然滤网”

  本报讯(记者 董陈磊 通讯员 留李涛)“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效破解消落带来的生态问题,独特的防护方式,形成了一道别致的滨水景观,为渤海镇发展水旅融合‘增色添彩’。”昨日,景宁畲族自治县渤海镇常务副镇长潘若谷向记者介绍千峡湖流域渤海镇段水生态修复项目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当日,记者走进千峡湖流域渤海镇段千峡湾生态园,一汪碧水波光粼粼,湖岸旁,笔挺的落羽杉迎风招展,漂浮湿地上鱼鸟共栖,依岸而建的叠石护坡整齐堆砌,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然而,在半年前,这里的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问题十分严峻。千峡湖是浙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近年来因自然侵蚀和人为活动影响,部分湖岸水土流失、水质下降等问题严峻。

  千峡湖渤海镇段原先的护岸多为自然驳岸与硬质挡墙,由于毗邻农田和庆景青公路,没有明显的生态缓冲带,长期存在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问题,加之受上游电站间歇发电影响,河道水流缓慢导致自净能力减弱,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针对这一情况,渤海镇启动千峡湖流域渤海镇段水生态修复项目,对水体沿岸进行系统性治理。“整个项目投资2015万元,于2024年9月25日进场施工,预计在今年6月30日之前可以全部完工。”千峡湖流域渤海镇段水生态修复项目施工负责人梅丛开说。

  “项目根据湖岸地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坡建设。在湖岸条件差的地方我们采用宾格网和抛石,其余采用叠石和砌石,水退却后,呈现的效果较好。河岸两边种植的是落羽杉,这是一种不怕水淹的植物,春夏是绿色,秋冬变为红色,极具观赏性。”梅丛开介绍。

  据悉,千峡湖流域渤海段水生态修复项目秉持“人退水进 自然修复”的治理理念,通过修复生态岸坡、构建缓冲带,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美化了湖畔环境。

  潘若谷介绍,该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生态保护体系“三道防线”。第一道为生态缓冲带防线,通过配置水杉、灌木、草本等植被,形成立体防护网络,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第二道为人工湿地防线,通过漂浮湿地净化水质,同步打造鱼类、鸟类等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提升了生物多样性;第三道为生态驳岸防线,采用宾格网、叠石护坡等柔性结构与蒲草等挺水植物相结合的方式,既稳固岸线又净化水质。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4-23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8226.html 1 3 景宁渤海“三道防线” 为库区筑起“天然滤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