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麻东君 通讯员 徐海波 刘青)近期气温逐渐回暖,丽水市人民医院烧伤科接诊烧烫伤病例数量显著增加,其中儿童烫伤患者尤为突出。据统计,近半个月,该院烧伤科就收治了十多例烫伤儿童。医生提醒:孩子烫伤后,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2岁的瑶瑶(化名)在家玩耍时,不慎打翻开水壶,滚烫的开水瞬间洒在她的左脚上,造成严重烫伤,出现水泡、脱皮现象。3岁的童童(化名)在准备洗澡时,一个踉跄摔进未掺凉水的热水盆里,导致背部、腰部、臀部等全身多处烫伤。这些惨痛的经历,让孩子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也让家长们自责不已。
“儿童好奇心强、皮肤娇嫩,是发生烫伤的高风险群体。”丽水市人民医院烧伤科医生蔡森介绍,生活中的热液、火焰,甚至一些日常用品如取暖器和热水袋,一旦使用不当,都可能成为伤害孩子的“隐形杀手”。烧烫伤按照损伤程度可分为I度到III度,I度烧烫伤相对较轻,仅出现红肿疼痛;而II度、III度烧烫伤则可能出现水泡、皮肤破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面对烧烫伤,正确的自救措施至关重要。蔡森医生强调,烧烫伤后自救是否及时、处置是否正确,对后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掌握烧烫伤预防知识和急救方法,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孩子被烧伤烫伤后,家长应立即按照“冲、脱、泡、盖、送”的急救五字诀进行处理。首先,用清洁的流动冷水轻轻冲洗烧烫伤部位15—20分钟,注意流水冲力不宜过大,尽量保持烫伤后水泡的完整性;充分冲洗和浸泡后,在冷水中小心用剪刀剪开衣服除去衣物,切勿强行剥脱,防止弄破水泡;疼痛明显者,可在冷水中持续浸泡10—30分钟;接着,使用干净或无菌的纱布、棉质布类覆盖伤口并固定;最后,尽快转送至正规医院进一步治疗,就医途中可继续用冷袋冷敷。
同时,蔡森医生特别提醒,在遭遇烫伤时,一些民间“土方法”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伤害。比如,用酱油涂抹创面,会使细胞脱水收缩,加重损伤并可能引发感染,且会影响医生对创面深度的判断;用白酒冲洗破溃的伤口,会加剧疼痛、加深创面,甚至可能导致酒精中毒;牙膏涂抹会阻碍皮肤热气散发,造成更深层次的伤害;直接冰敷则可能导致冻伤。
儿童安全无小事,防患未然是关键。家长务必提高安全意识,尽量让孩子远离致热源,避免因一时疏忽酿成意外。若不幸发生烧烫伤,一定要保持冷静,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