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青田县高市乡东源口村的数字化大棚内,头茬番茄迎来了采摘期。农户们忙着进行采摘、打包,确保这批新鲜番茄能够在一天之内送达平湖市场,让平湖市民第一时间品尝到鲜美甘甜的番茄。
走进数字化大棚,一排排立体栽培架上,圆润饱满的番茄从绿色的枝叶中探出头来,甚是喜人。农户娴熟地将成熟的番茄剪下,放进筐里,另一边则有农户将刚采摘的番茄进行分拣装箱,准备运往平湖。大家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现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我们在平湖有一个同城配送群,大家中午下好单,晚上就能吃上番茄。”浙江大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派驻青田项目技术员李嘉颖说,这一季番茄的主要品种为“优六”,以其早熟、皮薄、甜度高、口感解腻等特点,成为了市场上的“新宠”,每天都是供不应求。除了直接销售外,部分番茄还会被送往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制成番茄汁进行销售。
和传统种植不同,这个数字化番茄大棚用上了“高科技”。“我们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摒弃了传统土壤栽培模式,通过循环流动的营养液管道系统给番茄输送营养。”基地负责人赖荣华介绍,管道旁还密布着各类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番茄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肥料浓度等关键指标,并将数据同步传输至管理平台,对番茄实现精准灌溉,“无土栽培既避免了土壤病虫害和土传病害问题,也提升了番茄的口感和品质。”
此外,数字大棚还配有“云平台”数字监管系统,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可以实时查看棚内各项数据,并远程调控设备运行,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番茄的日常管护工作。“原本需要三四人完成的棚内作业,现在通过预设程序就能实现水肥灌溉的自动化管理。”赖荣华说。
番茄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在番茄的种植和采摘旺季,东源口村吸纳了大量周边剩余劳动力,为他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有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据悉,该数字化大棚的年产值可达50万元,每年能提供10余个工作岗位,为参与村民带来人均5000元的增收。
“虽然农忙时节有些辛苦,但看到丰收的成果,内心还是充满了欣慰。”谈起丰收,赖荣华难掩心中的喜悦。目前他们正在进行第一穗果的采摘,预计这一批穗果采摘完成后,第二穗果的番茄也会逐渐膨大、转红,整个采摘期预计持续到六月份。“接下来,我还计划开放采摘体验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东源口村,品尝美味番茄,领略乡村新风貌。”赖荣华说。
番茄数字化大棚的成功实践,为高市乡迈向数字化农业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高市乡还与掌沃数农(浙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建设300亩数字大棚杨梅基地,助力杨梅产业种植实现数字化、规模化。
近年来,高市乡坚定不移地深化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2024年,全乡商品杨梅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年产量突破400万斤,实现销售额6000万元。与此同时,水碓基大果蓝莓基地发展态势良好,年产量接近1500斤,其产品在市场上广受好评,切实有效地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