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
人们常说,读书可以获得力量。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阅读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知识获取,成为打造个人精神内核、塑造城市精神品格的重要力量。丽水素有“耕读传家”的深厚底蕴,这一抹书香世代相传的同时,也探索着阅读在新时代下的多元价值,成为滋养城市发展的不竭源泉。
阅读的本质是思想的对话与传承。老辈人讲:“晴天种地,雨天读书。”千百年来,“耕读传家”的理念深深植根于丽水的文化基因,造就了崇文尚学的社会风尚。而这种传统,也不是停留在故纸堆里的教条,它逐步沉淀为随着时代演进不断焕发新生的精神财富。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变身”的新华书店、街头巷尾的智能书柜……当下,阅读正从个人修为拓展为全民共享的文化实践,从书斋里的独处转变为连接社会的纽带。生活方式变了,但爱读书的习惯并未丢。随之而来的是城乡生活的新变化,比如,在丽水的乡村书屋里,乡民们不单只看农技书,也开始读小说、学养生、看历史,读书成了乡村新时尚。这正是蓬勃发展的阅读新形式,造就了多元化的阅读可能。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也带来了阅读的时代挑战。在“拍完照发了朋友圈就走”的“速食主义”面前,深度阅读显得尤为珍贵。当海量资讯以碎片形式涌入生活,人们更需要建立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和批判性思维。这不是要否定数字阅读的便捷,而是强调在快节奏中保持思考的深度。比如,有的图书馆设立了“专注读书区”,此区域需寄存手机方能进入;各地推进“每天一小时”亲子共读,提升家庭读书氛围等,人们已经意识到并在努力寻求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平衡。实践也证明,纸质书的墨香与电子屏的荧光可以相得益彰,关键在于培养专注的阅读习惯和持续的学习能力。
随着这种平衡的打破和重构,阅读已然不再是单一的行为方式,而是一种立体的文化生态。真正的阅读不应局限于图书馆的书架之间,而应融入城市肌理、浸润日常生活。通过创新载体和形式,让阅读与文旅、非遗、科技等领域产生化学反应,才能激发更广泛群体的阅读兴趣。比如开在松阳高山上的先锋书店,让阅读有了别样的美学意境;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书房,让在地文化的传承润物细无声。这种创新不是对阅读的稀释,而是让经典文化以更富时代感的方式触达人心,让阅读从任务要求升级成为情绪价值实现。
一个崇尚阅读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富有创新活力和文化厚度的城市。丽水持续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不仅仅是对“耕读传家”的文化守护,更是面向未来的选择。当每个市民都能在阅读中获得启迪,打造丰富的精神内核;当整座城市洋溢着求知向上的氛围,塑造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在守正创新的对话中,这座城定然“苟日新,日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