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满足快速响应和个性化需求,打造用户有感知的品牌——

艾莱依:十年转型不停歇

  本报记者 阮春生 廖王晶

  自动化仓库内,机器人取代人工拣选,实现日出库商品数万件;数字工厂里,机器人裁片、自动充羽绒、自动传送,一件羽绒服39.6秒即可下线……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中国时尚羽绒服领军企业艾莱依集团的数字工厂上演。

  20世纪90年代诞生于浙西南山区的羽绒服企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经过创业发展,成长为集设计研发、营销、制造、检验检测、展示体验与服务于一体的羽绒产品综合服务商。在最鼎盛时期,艾莱依在全国拥有100多家直营店、2000多家经销商门店,年销售额超10亿元。

  然而,在持续获得20多年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后,艾莱依也迎来了市场生态的根本性转变,特别是面对数字时代和消费市场的巨大变革,企业不得不探寻新发展周期的转型破局之道。

  转型的步子,艾莱依迈得很早。2014年,艾莱依就开始谋划打造全国第一个羽绒服数字工厂。对于转型之路,艾莱依集团决策层有着充分的认识。集团董事长陈频说,转型升级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漫长旅程,既不是对过去的完全颠覆和摒弃,更不是不顾风险的盲目“创新”。

  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做正确的事?陈频带领公司一班人,首先对企业和行业发展痛点进行精准判断和科学分析。“随着数字时代来临,生产工具、技术和消费者需求、审美加速升级,企业的全流程再造势在必行。”她说,在转型路上,艾莱依始终坚持核心产品时尚羽绒服的精准定位,聚焦核心目标客群,并根据其偏好期待,打造有特色和用户有感知的品牌形象。

  万事开头难。艾莱依转型的前三年也曾四处碰壁。折腾、内耗、斗争……是三年中陈频最大的感受。“一方面要触及庞大经销商群体的利益,另一方面企业大部分员工思考模式和工作方法还没达到数字化转型的要求。”

  开弓没有回头箭。转型之战,对企业来说是九死一生,置之死地而后生。

  面对“生死存亡”的转型之战,艾莱依有自己的底气和信心——

  从品牌端看,艾莱依在羽绒服领域一直站在中国时尚羽绒服的领航者位置。这是艾莱依做羽绒服垂直化品牌的根,也是艾莱依品牌端转型的优势和基础。

  从制造端看,虽然老工厂生产管理是粗放式,但是作为制造业的生产体系和框架完备,具有构建数字化工厂的“四梁八柱”。

  从人力端看,彼时核心团队平均年龄才31岁,是干事创业的大好年华,员工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

  企业转型之路,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是,寻找到最优路径尤为关键。

  “艾莱依的转型,首要任务是转变商业模式,重新定义核心业务。”陈频说,“对内来说,公司经历了组织架构的重新构建,从上至下全体员工受到新理念的洗礼。同时,引进年轻经营人才,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最后,是筛选出新的合作伙伴,建立新的企业生态链。”

  过去,艾莱依的商业模式建立在遍地开花的经销商渠道基础上,随着时代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升级,企业没有直接与消费者对话的平台,因此也不能直接获取用户需求和对产品的真实反馈。

  市场变化瞬息万变,市场决策和产品开发如果处于被动应变,难以在新时代消费市场竞争中取胜。

  建立无缝链接消费者的渠道,提高产品个性化生产能力,布局线上新零售,开启直播电商……让品牌端直面消费者,成为艾莱依的必然选择。2019年,经过5年多的改造提升,全国首个羽绒服数字工厂——艾莱依丽水数字工厂投产,艾莱依完成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最后一块拼图”。

  “数字工厂是如今艾莱依时尚羽绒服研发生长版图中最宽的一条‘护城河’。”在陈频看来,生产效率跃升和“小单快反”机制,是数字工厂赋能艾莱依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密钥。

  艾莱依集团丽水数字工厂副总经理张有,全程见证了数字化改造带来的效率跃迁:一批2000件服装产品订单,从订货到出货的生产周期,从原来的3个月缩减到现在的7天。

  依托“单件流”吊挂生产模式,艾莱依突破了以往只能生产批量订单的局限,让每一件产品都能按需定制,无论是一件还是一千件,都能快速响应消费者和市场个性化需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柔性生产”。

  “艾莱依把我们那辈人原来想干,却没有干成的事干成了!”数字工厂建成投产后,一批来自香港、台湾的老合作伙伴在参观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他们20年前就是全国乃至世界服装行业的“大咖”。

  (下转第二版)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4-21 满足快速响应和个性化需求,打造用户有感知的品牌——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8122.html 1 3 艾莱依:十年转型不停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