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子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年前陶渊明笔下的田园意境,在浙西南山水间得到了当代回响。下南山古村,这座依山傍水的村落,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重焕生机。
2013年,它被列入浙江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名录,命运的齿轮自此转动。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老匠人以本土材料与技艺唤醒沉睡的老屋——青砖取自山间,石臼嵌入庭院,覆满青苔的猪槽化作花坛。古村的肌理未改,却增添了几分现代园林的巧思。
修复只是起点,活态的保护与传承才是灵魂。2016年,浙江联众集团的入驻为古村注入新活力。42幢老宅蜕变为“欢庭·下南山”度假村,村企共建模式让村民们以土地和房屋使用权入股,共享发展红利。园林设计师黄生贵被这里的乡愁气息打动,将工作室搬入村中,并打造出“悠然居”民宿。凭栏远眺,层峦叠翠尽收眼底,古村的静谧与现代的闲适在此交融。
村子的“网红”之路,不止于民宿。在“丽水山居”品牌的赋能下,咖啡厅、书吧、手工作坊次第绽放,形成“住食游购”的完整链条。但最动人的,是这片土地与人的共生。曾经的支柱产业杨梅,因“农文旅”融合迎来转机。村民酿制的杨梅酒成为游客必点佳酿,直播间里,“村长说”平台将鲜果与干货销往各地。农旅互促,让“甜”与“美”相得益彰。
下南山的蝶变,是传统与现代的温柔博弈。它未在商业浪潮中迷失本真,反而以最乡土的方式拥抱时代。老屋的夯土墙依旧斑驳,但墙内飘出咖啡香;石板路蜿蜒如旧,却通向创意工作室。古村不再是凝固的标本,而是活着的家园。
这里,山水未改其静,人间已换新颜。古村的复兴证明:乡村振兴并非推倒重来,而是在守护与创新中,让土地重获呼吸,让乡愁找到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