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晓俊 通讯员 张琳)从“空中送餐”到“直升机通勤”,从农业无人机集群到应急救援网络,低空经济慢慢撕掉“科幻标签”。在政策、资本、技术三重动能下,低空经济成长为万亿级产业新蓝海。作为丽水低空经济产业的核心承载地,丽水经开区正通过“共享人才”机制加速构建产业新生态。
昨日,在浙江容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祺科技”)的容祺智谷总部基地,一架架搭载着智能系统的无人机正模拟执行应急救援任务。这些无人机是由容祺科技与“共享人才”——丽水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朱文耀及其团队共同研发,撬动了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时间线拉回到2021年,容祺科技通过“双招双引”入驻丽水经开区,却因技术人才难以扎根遭遇发展瓶颈。“深圳总部调来的技术骨干因家庭原因陆续回流,研发进度几近停滞。找到一位对本土科技生态和人才情况都比较熟悉的专家,成为我们的迫切之需。”彼时,丽水市推出的“共享人才”机制成为破局关键。通过市域“共享人才库”,企业可精准匹配高校专家资源。于是,容祺科技与朱文耀教授团队开启了一场校企协同的创新实践。
3年来,朱文耀教授团队以问题为导向,深度参与技术攻关,与容祺科技共同研发出应急救援指挥无人机系统平台,使消防救援响应时间平均缩短30%、救援精准度提升40%。这一成果既有效推动容祺科技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领域的推广,更凸显山区低空经济在应急救灾、林业监测等场景的发展潜力。
为使科研成果真正落地生“金”,在朱文耀教授的助力下,容祺科技与丽水学院共建博士创新工作站,打造“研发—转化—应用”全链条创新生态。2023年6月,该博士创新工作站获批“浙江省博士创新工作站”。如今,容祺科技拥有专利4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30多项。与此同时,双方联合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成功申报浙江省“领雁”项目、经开区重点研发项目等,孵化出特殊用途无人机、低空数字化应用场景导图等创新成果。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容祺科技与朱文耀教授团队的创新实践并没有止步于此,双方还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与产业生态构建。朱文耀教授带领丽水学院的学生们深入容祺科技的制造车间,将毕业设计与企业需求结合,培养出一批“实战型”人才。“朱老师让我们提前接触行业前沿,容祺科技则为我们提供锻炼能力的平台。留在丽水与学弟学妹们一起大干一番,是我努力的方向。”丽水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辛树林在实习三个月后,因表现优异被选派至容祺科技深圳总部学习。目前,朱文耀教授团队已为容祺科技输送10余名毕业生,其中多人成长为研发骨干,形成“引才、育才、留才”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