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蓝倞 通讯员 潘雅雯 徐江宏)4月11日6时许,莲都区岩泉街道灵山社区广场上已响起舒缓的音乐。“手臂抬高,注意呼吸节奏。”身着运动服的舞蹈爱好者王珍正带领居民开启晨练。“以前总是没时间锻炼,现在下楼就能跟着邻居动起来,颈椎病都好转了。”灵山社区丽园小区居民张阿姨笑着展示手机里的运动打卡记录。
为响应全民健身号召,灵山社区“下楼耍”系列增加“锻炼”主题,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生态圈”,让健身成为“家门口”的日常风景。从清晨到夜晚,社区广场、运动场馆处处跃动着居民挥洒汗水的身影,一场“下楼就能动、邻里齐参与”的全民健身热潮正在这里蓬勃兴起。
在傍晚的灵山社区彩虹广场里,“多巴胺舞社”每天19时准点开舞,动感燃脂舞搭配荧光地灯,勾勒出立体的运动空间,这里俨然是一个露天健身场。另一头“灵山健步走”团队沿着社区绿道行进,形成流动的星光长龙;青年夜校的陆地冲浪课堂上,青年人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身影在扭板转体间划出流畅弧线。“以前晚上刷手机,现在全家一起下楼运动,孩子还交到了球友。”刚加入健步走团队的居民陈先生说道。
为了让全龄段共享运动之乐,灵山社区以“居民自主+社区赋能”模式,孵化出覆盖全年龄段的15个健身社群。骑行社团探索城市绿道,篮球社群举办楼栋3V3对抗赛,匹克球群组织家庭趣味赛……多元项目打破运动壁垒,让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居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社交圈”。
在灵山社区,“下楼炼”不仅是健身倡议,更成为重构邻里关系的纽带。从最初3人晨练小组到如今日均500人次的运动规模,居民从“被服务者”转变为“共建者”,家门口运动场域在自发组织与社区支持的良性互动中持续生长。正如灵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商艳所言:“当健身成为下楼即享的便利,健康生活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