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宁沙湾镇七里村严坑自然村的桃园基地,千亩桃花竞相绽放,与远处青山、近处油菜花田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这片桃林位于海拔600米以上的山上,每天前来赏花的游客近百名。不少游客还提前向基地负责人陈越红预订今年夏季成熟的桃子。
陈越红来自杭州,2017年,她来到严坑自然村发展桃产业,成立了景宁越红家庭农场。眼下,她的基地已经种下了5个品种共计3万余株桃树,年销售收入达数百万元。
“正常的情况基地产量还可以,平均一棵桃树的产量有40—50斤。水蜜桃成熟的季节,许多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会上门采摘。”陈越红说道。
严坑有花,也不止有花——依托“桃花经济”,当地民宿、农家乐、土特产销售等产业持续升温,一条以“花”为媒的乡村振兴之路正焕发勃勃生机,美丽生态“颜值”持续转化为经济“产值”。
严坑自然村曾经是地质灾害隐患点,村民下山搬迁后,大量土地闲置。随着桃园基地的建设,土地闲置的现状改变了。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入园务工挣薪金”实现双增收:荒坡地流转给桃园基地,户均年租金超万元;50余名留守中老年村民变身“桃园管家”,从事除草、剪枝、疏果等工作。
“在基地干活一天能有200元的收入,再加上租金,村民一年也能有几万元的收入。”沙湾镇七里村村委副主任潘昌根说道。
在此基础上,村里还衍生出了民宿餐饮、特产加工等新业态。在距离桃园基地车程仅10分钟的梅兰山居民宿,负责人徐杰正忙着翻炒招牌菜酒糟大肠。临近中午,来到他店里用餐的游客坐满了10桌。
赏花季,徐杰店里的游客数量翻了一番。他还准备了各式土特产供游客购买,进一步增加民宿收入。“土豆干、豆角干、野菜干等土特产特别受顾客欢迎,民宿去年的毛利润在150万元左右。”徐杰说道。
眼下,沙湾镇突破“春花独放”的传统农旅模式,以严坑千亩桃园为核心,串联高山梯田、森林峡谷、清凉水系等生态资源,打造“四季有景、全域可游”的山水经济带。2024年,七里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10.9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
沙湾镇副镇长徐东飞表示,接下来,沙湾镇将着力打造何处村万亩梯田农旅项目,让闲置的土地和房屋流转出去,让更多村民返乡就业,努力实现2025年农旅收入增长2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