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小骏 通讯员 荣怡婷 余自强 黄晓芬)开机检查机床、调试量具,熟练地用扳手调整好卡座,然后迅速放上坯料、固定位置、设置参数,再按下启动键……昨日,在青田的浙江双科阀门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只见机加工操作员滕俊浩整个工作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去年10月,在双科阀门当学徒的滕俊浩,借助平湖、青田两地携手开展数控车工职业技术培训之际,跟随大部队来到平湖技师学院开展技能培训。当地通过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并依托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优质教学资源,为滕俊浩等一批来自青田的学员开展了“量身定制”的培训。“‘定制培训’有效破解了我们的难题,让我们获益匪浅,成长飞速。”滕俊浩表示。
青田和平湖,一个位于瓯江之畔,一个位于东海之滨。如何缩小“山海”差距,实现“山海”双向奔富?近年来,两地聚焦双方“所需”“所能”,把“山”的特色与“海”的优势结合起来,持续扩大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力度,走出了一条“人才山海共育、队伍山海共建、发展山海共赢”的融合贯通新路径。
“去平湖进修过的学员,对于理论知识和设备操作、图纸设计的认知更加清晰,做出来的工件效果跟预想的差不多,能节省不少时间。”对于“山海协作共育人”模式带来的益处,浙江科泰阀门有限公司质量总监余松深有感触。
原来该公司员工叶蓓军也曾到平湖参加过数控车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习得机械制图、精加工等“十八般武艺”。回青田后,叶蓓军开启了“传帮带”的职业生涯,他将技能提升的种子撒播在企业各个角落、各个岗位,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这边,青田依托平湖产业优势,以“把学徒送出去,将老师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拓宽技能型人才职业道路;那边,平湖也巧借青田“喝咖啡、品红酒、吃西餐”的独特人文环境,积极输送人才学习“侨乡时尚生活方式”。
“在之前举办的‘西餐大师’三行酒类品酒师培训中,就有不少平湖学员的身影。他们通过培训取得职业能力证书后,对之后的创业就业帮助非常大。”青田西餐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俊一说,在“山海协作”的持续升温下,青田将进一步加强两地在品酒、咖啡调制等领域的交流互动,努力让“青田生活方式”扮靓平湖城市风貌。
通过共培互育,不断拓宽技能人才成长之路。下一步,青田和平湖将进一步把握“三支队伍”建设契机,在常来常往中增进干部、人才、企业家、劳动者队伍互动,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增强两地“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共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