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宝丰特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士丰
站在冷轧机前,我时常思考:当全球制造业版图剧烈重构,当“双碳”目标重塑产业逻辑,不锈钢这个百年产业该如何续写新章?二十载深耕,我们深知唯有以科技创新为矛,以人才战略为盾,方能在时代激流中开辟新航路。
在实验室的显微镜头下,传统不锈钢正在经历“基因重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通过多年研发,在盘管领域,企业突破2400米无焊缝管技术,成为行业领跑者,在多芯管领域,达到国际顶尖水平。这些突破印证着:每年6000多万元的研发投入不是数字游戏,而是为每吨钢材注入智慧基因的密码。当我们把AI重构的生产逻辑引入生产时,传统制造车间的火花四溅,正转变为数字车间的代码跃动。
科研创新离不开人才培育,这就如同不锈钢新材料的研发,需要精准的配方与火候。企业推行“全员创变”,设立“金点子奖励基金”,车间员工提出的《自动矫直方案》,降本增效近百万元;企业让高级管理人员下沉,研发技术人员带课题进产线,打破“办公室与车间围墙”……人才是科研的接棒手,这场接力跑,跑出的不只是跳动的生产曲线,更是一个传统产业向新而生的轨迹。
传统产业不是旧时代的残影,而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传统产业必须突破传统,传统企业不能做行业内低价竞争的“打工人”,反而要做高附加值赛道的“定义者”。
不锈钢的英文“stainless steel”本意为“无瑕之钢”,这恰似我们对产业未来的期许——以永不停歇的创新脚步,锻造属于中国智造的时代精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