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蓝倞 通讯员 孔安迪 施乐意 谢豪杰)“这批速溶茶粉将发往东南亚,客户要求一周内交货,我们的智能化生产线完全能‘接招’!”昨日,浙江茗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叶里龙指着高效运转的流水线向记者介绍。作为杭州茗宝生物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浙江茗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3.5亿元,新建速溶茶、抹茶等6条生产线,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7亿元,为全球千余家食品企业提供定制化茶原料。
从传统茶园到精深加工,从“卖原料”到“卖科技”……一场关于茶产业的“科技革命”在莲都的青山绿水间正悄然上演。
公司车间内,冻干粉生产线正进行最后调试。“传统茶产业‘看天吃饭’,我们通过超临界萃取、低温冻干等技术,让夏秋茶利用率提升60%,每吨茶叶附加值翻5倍。”叶里龙介绍,企业已手握44项专利,未来将打造省级重点研究院,开发茶多酚医用凝胶等高值产品,让“一片叶子”裂变出高附加值产业新赛道。
另一边,15公里外的大港头镇,“又见末芽”新型茶叶综合体建设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预计6月开工。项目负责人涂勇妙介绍着刚抵莲安装的日本碾茶生产线设备,信心满满:“这是国内首条最先进的碾茶生产线,能将蒸青工艺精度控制在±0.5℃,4月投产后,碾茶品质可比肩京都老铺。”
作为莲都首个农文旅融合的茶产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分两期打造“种植—加工—观光”全链条。一期2000亩生态茶园已抽新芽,二期计划建设茶叶体验馆、研学工坊,能让游客“从茶园直通茶杯”。“未来,超150吨高端碾茶供应海内外市场,产值可达3000余万元,茶文旅板块预计年引流60万人次,真正实现‘绿叶变金叶’。”涂勇妙说。
从“生态布局”到“未来农科”,莲都以新质生产力不断助推茶产业实现新发展。茶产业的升级,也是莲都打造“浙西南农业科创中心”的缩影。
碧湖镇三峰二期地块,总投资33亿元的纳爱斯生态资源研究及产业化项目正式落槌;国家级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长三角)分中心一期将于6月试运营,未来将申报知识产权不少于50项;新质农业示范带内,无人植保机在大户田间穿梭作业,智能灌溉系统在设施栽培区精准调控……莲都正以“硬核技术+生态底盘”,重构农业科创的底层逻辑。
莲都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海勇表示,当下重点是推动已落地项目快投产、快见效,未来将聚焦现代种业、智能装备、精深加工三大赛道,把这些项目串联成链,为茶叶、白莲等特色产业提供从品种到加工的全程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