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成为最被看好的产业。其范畴不仅包括传统的衣食住行等实物消费,还触及了健康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家政服务、养老金融等服务消费,甚至延伸至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社交等新兴消费领域,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覆盖广泛的庞大产业链。
作为全国首个获得“长寿之乡”称号的地级市,丽水的老年人群体无论在数量还是消费实力上,都不容忽视。根据去年8月发布的《2023年浙江省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丽水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23.1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丽水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也发生着质的改变: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转向追求更高品质、更具个性化的享受型消费。从旅游度假到文化娱乐,从家居适老化改造到社交求学,丽水的老年群体正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而这一变化,也是整个社会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明确信号。
个性化品质游
老年旅游市场的升级与蜕变
“温州、衢州、苏州;黄山、庐山、武夷山……”市民张大爷伸出手指,罗列着近两年他旅行过的地方。2023年退休后,他有了更多时间享受个人生活,当老伙计们相互邀约报名旅行团的时候,他也开始参与其中。
3月16日,张大爷和老伴结束为期8天的北京之旅回到了丽水家中,这是他迄今为止出行时间最长的旅行。在这之前,他跟的都是短线旅行团,目的地也不远,大多在省内,有些就在丽水市周边。
旅行选择的变化始于去年5月。当时,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新疆的草原、雪山、旷野、森林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其中也包括退休不满一年的张大爷。在一次晚餐后,他对家人宣布了他要去新疆旅行的决定。
“可能他一直都有远行的想法,恰好有这么个契机。”张大爷的儿子张溥回忆道,父亲是在刷完电视剧后第三天作的决定,“当时,他已经联系了旅行社,预交了报名费。”
在查验了旅行社资质并仔细了解相关旅游产品后,张溥为父亲升级了套餐——换成了全程有医护人员随行的品质团。
5月底,精心准备的旅程如期展开。为期7天6晚的行程途经阿勒泰、伊犁等热门城市,也包含可可托海、天山天池等知名景区。这趟新疆之旅让张大爷收获满满:“虽然有些累,但体验感特别好!”
和张大爷一样,热衷于以旅行方式丰富生活的还有家住市区滨湖苑的赵阿姨,近几年她每年至少出去旅游一回,“退休之后,空闲时间多了,一天到晚在家呆着不如多出去转转。”赵阿姨表示,旅游既丰富生活,又增长见识,“可不能只围着孩子灶台转。”
如今,越来越多丽水老人开始转变消费观念,愿意为丰富多彩的生活付费。丽水多家旅行社的数据也印证了这种现象:无论是淡季还是旺季,老年人群体都是旅游市场的消费主力。
有趣的是,跟团游这种省心省力的旅行方式已不再是丽水老人的唯一选择。我市一家旅行社负责人王燕告诉记者,老人选择跟团游时并非一味追求低价,而更注重安全和服务,“因此在设计老年旅游产品时,我们会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个性化需求充分考虑进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旅行社正积极开发银发旅游市场,推动老年旅游产品向个性化方向升级,如摄影旅游、美食旅游、怀旧旅游等,为老年游客提供更“走心”的旅行体验。
演唱会上
找到情感共鸣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老年群体都不是线下演唱会的传统观众群体。但互联网平台帮他们完成了亲临现场的“入市”教育,而这种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情感浓烈的短视频切片完成的。
在网上,有一类播放与点赞量颇高的短视频内容,就是子女带着父母去看“偶像”的线下演唱会。这类视频中蕴含的个人情感,通过短视频切片反复传递,不断升级,成为一种感染力超强的公共情感。这种情感被互联网算法精准捕捉,转化为实际的线下市场。
2023年年末,汤阿姨和丈夫在丽水市体育中心近距离感受了凤凰传奇的歌声,这是她第一次看演唱会。在此之前,她的文娱消费场景很少,一年到头连电影都看不了几场,大多数时间花在短视频上,刷一些广场舞、养生操之类的内容。
过去,她不理解子女的消费观,“花一两千元看演唱会,能开多少会员了!”但当她看到凤凰传奇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瞬间被身边观众激动的情绪所感染,不由自主地挥舞起荧光棒,跟着哼唱起来。整场演出结束后,她还将情绪热烈的现场视频发到了朋友圈和抖音上,收获了不少点赞。
演唱会的票是儿子小吕为他们买的,位于内场,票面价1080元。拿到票的时候,她少不得又将儿子数落一通。但小吕不以为意,看到父母散场后的反应时,他觉得这钱“花得值”。
演唱会当天,小吕一步步指导,目送父母进入内场。来的观众有不少银发族,入场前,一对60多岁的夫妻请小吕帮忙调手机静音:“不能吵到别人。”
当《最炫民族风》的前奏响起时,整个体育场化作银光闪烁的星海。汤阿姨忽然理解了那些短视频里反复渲染的感动——此刻她不再是通过方寸屏幕旁观他人狂欢的看客,而是身处一个跨越年龄的共情场域。舞台上的声浪裹挟着记忆中的旋律,手机镜头里定格的每个瞬间,都在重构着这个群体对精神消费的认知。或许这正是数字时代最温暖的闭环:算法推送给中老年人的每一帧演出片段,最终都化作他们走向现实世界的入场券,在集体的声浪与光影中,他们找到了延迟多年的情感出口。
居家适老化改造
从“将就”到“讲究”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日益凸显。如何让老人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全、舒适地生活?家居适老化改造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数据显示,超过八成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然而,传统住宅普遍存在门槛高、地面滑、卫浴不便等问题,老年人跌倒等意外事故频发。在此背景下,家居适老化改造逐渐从“小众需求”转变为“民生刚需”,催生出涵盖设计、施工、智能设备等环节的新兴产业链,持续激发银发消费市场活力。
家住碧湖新城的周爷爷今年76岁,因腿脚不便,家中卫生间曾是他最“危险”的场所。“以前洗澡因为地砖滑,每次都得儿子扶着。”去年,周爷爷的儿子通过社区宣传了解到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随即申请了政府补贴,对全屋进行改造:卫生间安装了防滑地砖和淋浴座椅;走廊加装了扶手;卧室更换可升降护理床;客厅配备智能感应夜灯。如今,周爷爷不仅能独立完成日常起居,还能通过智能手环一键呼叫子女。“政府补贴了2万元的改造费用,很划算。”周爷爷感慨道,“现在家里处处是‘机关’,安全又方便,孩子们也放心多了。”
当前,我市正大力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今年2月底,《2025年丽水市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正式发布,包括家居在内的5大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全域启动实施。
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主要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五个方面功能,涉及70个种类物品。全市安排了1500万元资金为居住在丽水市域的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支持。
与2024年相比,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根据本地消费者购买偏好,今年我市增加了床架、床垫、桌椅、按摩椅、沙发等常用家居品类,按成交价的15%给予一次性立减补贴。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改造服务向农村延伸,并探索“家庭养老床位”模式,把专业照护“搬”进老人家中。
从“将就”到“讲究”,家居适老化改造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重塑了居家养老的内涵。正如周爷爷所言:“房子还是老房子,日子却过成了新日子。”随着政策完善与技术革新,未来,更多老年人将实现“养老”到“享老”的跨越,在熟悉的家园中安度银发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