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深度·聚焦春耕备耕

  科学育苗

  从丽水市区出发,沿着005县道一路向北,30分钟后便来到了太平乡。走在乡间小道上,迎接人们的是一片片枝繁叶茂的枇杷树。春风拂过,刚挂上枝头的绿色小枇杷随之摇曳,尽显生机。

  有着“丽水枇杷第一乡”美誉的太平乡,每到春天都会迎来一场关乎丰收的“接力赛”——从春节期间的精心育苗,到春耕时节的忙碌栽种、修剪,马不停蹄。

  作为丽水市枇杷苗的主要供应地之一,太平乡出产的枇杷苗占到了全市苗木总数近八成。早在2004年,当地果农便已自主繁育枇杷苗,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太平乡每年持续稳定地向周边地区提供2万株优质枇杷苗,这也是当地能成为“丽水枇杷第一乡”的重要原因之一。

  眼下正值春季栽种黄金期,太平乡的果农们走进田间地头,将一株株健壮的枇杷苗移栽到果园中。“枇杷种植是个细活,育苗、翻土、施肥、定植,每一个步骤都要用心。”据丽水市丽白枇杷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傅陈波介绍,为了确保枇杷苗的质量,大家在春节期间就已全身心投入育苗,“早育苗才能赶在春季最佳时机栽种,这样长开的枇杷树势才会更强劲。”

  由于枇杷的生长周期较长,通常需要3—5年才能结果,于是当地果农精选优质实生苗,用嫁接的方式繁育,并在温室大棚内精心呵护,为3—4月的种植打下基础。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果树结果早、成活率高,同时能完整保留母本的优良特性。

  在育苗过程中,果农会事先铺设透气性好、渗水快的防草布,防止杂草生长,以减少除草环节对苗木的损害,同时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枇杷苗的成活率。

  “实生苗适应环境且生长稳定后,就可以嫁接了。我们主要采用切接法,将实生苗作为砧木,同时选择已经挂果的健壮枇杷树枝条作为插穗,并去掉叶片。接着将处理好的接穗对准砧木切面插入切口中,用塑料薄膜紧密包扎。”傅陈波告诉记者,这是当地果农多年来总结的经验,相较于其他方式,枇杷树的嫁接繁育更考验技术。

  从精选实生苗到嫁接培育,太平乡的果农在实践中不断精进,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技术流程。眼下,随着春耕备耕全面展开,一株株嫩绿的枇杷苗承载着果农们的期待,在丽水各地的田间地头生根发芽,孕育着又一个丰收的希望。

  精细管理

  不同的果树,各有生长节奏,但都遵循同样的自然法则——深埋根系,汲取养分,迎接光与雨的洗礼。枇杷苗在春风里抽出新芽,孕育着未来的甘甜,而在联城街道凤鸣村,葡萄栽种也正当其时。

  提到凤鸣村,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凤鸣葡萄”。这里是丽水葡萄的主要产区之一,全村种植了400多亩葡萄,主要有巨峰、阳光玫瑰、夏黑等品种,年产值超1000万元。如果你在夏天来到凤鸣村,从早到晚都能闻到葡萄的清甜香气。

  记者来到凤鸣村时,只见田地里一片绿意盎然,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与土地融为一体。随着气温回暖,葡萄的春季管护工作也进入了繁忙期。

  “根据市场反馈,葡萄的价格已经不再是最受消费者关注的因素,高产也不再是种植户的唯一追求,只有兼顾品质与口感的优质水果,才能赢得口碑。”凤鸣村党总支书记徐亚民告诉记者,优质果的评判标准通常是果粒大小均匀、甜度高、香味浓等。

  那么,怎样才能连年种出优质的葡萄?总结经验、精细化管理是关键。“春季是葡萄生长的关键时期,施肥、疏花、疏果、整枝等都要合理开展,否则不仅葡萄长不好,树势也会受影响。”徐亚民说。

  凤鸣村的葡萄产业是粗放式“起家”的——哪儿有空地就栽棵苗,村民们也没有科学管护的意识,只想着能挣钱保本就行,从未考虑过改变这些老旧做法。

  结果却适得其反。粗放式种植与管理导致果实大小不均且糖度低,村民的收入也逐渐下降。为了突破这个瓶颈,莲都区农业农村局与联城街道邀请了浙江大学和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葡萄种植专家,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提高葡萄的品质。

  “在水果中,葡萄的种植管理可能是最繁琐的,也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种植葡萄多年的徐亚民深有体会,“要种出卖得起高价的好葡萄,施肥、疏花、疏果、整枝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比如,每年4月中旬是坐果期,疏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葡萄生长,经过疏果的葡萄果粒更大、更匀称,口感也更香甜。”

  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一直困扰着种植者。即使是外观几乎相同的葡萄,口感也可能天差地别。如何在不破坏表皮的情况下判断甜度?为此,凤鸣村引进了糖度检测仪,无损测甜度和成熟度,“从我们村卖出去的葡萄,甜度值一定要在18以上。”

  就这样,在“传统经验”和“科学管理”的碰撞下,凤鸣村的葡萄产业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转型。

  壮大产业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莲都各地的果园里,新芽在枝头摇曳,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季的到来。近年来,莲都通过引进优质品种、发展精深加工、拓展市场渠道等方式,不断壮大水果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优质品种是水果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优质品种不仅关系到果品的品质,更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力。记者了解到,太平乡的枇杷主要品种有“太平白”和“宁海白”,种植面积接近4000亩,占莲都60%以上的枇杷产量,每年为太平乡带来3200多万元的产值。这里还有全省枇杷优株资源保存最长的资源圃,其中最早栽培的枇杷树已有168年树龄。

  “去年我们引进了浙白8号、浙白25号、冰蜜、三月白等8个新品种,希望在精心培育下能‘结出好果子’。”傅陈波在枇杷园里向记者介绍新品种的特点。

  引进这些“新奇特优”的果树品种,并非偶然。太平乡传统的露天栽培品种存在成熟期过于集中、货架期短等问题。这次引进的新品种中,“三月白”在3月中旬就能成熟,比“宁海白”提早两个月上市,不仅果实质量更好,还能延长枇杷的销售期。

  如果说优质品种是水果产业升级的第一步,那么精深加工则是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早在2021年,傅陈波就曾前往海宁等地考察学习,建起了枇杷深加工厂,但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以及市场方向不明确,深加工产业一直未见起色。今年,太平乡与上海、衢州等多地企业开展合作,计划加速枇杷深加工产业链布局,推动“枇杷膏”“枇杷茶”等产品品牌化。在距合作社不远处,村集体流转的土地上将建起一个集生产加工、研学体验和批发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事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当地水果产业向高效转型。

  在凤鸣村,种植户也看到了优质品种对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去年我们引进了早熟巨峰、马斯卡丁等5个葡萄新品种,以优化产业结构。”徐亚民介绍道。马斯卡丁是一种原产于美国的葡萄品种,因其稀缺性和高营养价值而受到市场青睐,每年供不应求,甚至在一些城市“论颗销售”。为了提升产业附加值,凤鸣村还联合多个村庄,打造了50亩葡萄精品园,采用智能化技术来管理生产,结合水肥一体化和物联网系统,最大程度确保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春天的果园,忙碌而有序。此刻,田间地头的盎然春意正通过每一份细致和辛勤的劳作,孕育着产业发展的丰盈果实。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3-27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6583.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