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深度报道

  丽缙高新区正迎来一场以技术突破与创新生态为核心的产业革命。

  5.15亿元的研发投入,为121亿元的规上工业产值提供了强有力的撬动力,实现了1:23的技术外溢效应。53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02家科创主体的崛起,构成了涵盖精密制造、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创新矩阵。超过500项专利和“尖兵领雁+X”科技攻关项目的密集落地,标志着山区县在产业链高端的突破。

  在这里,每0.1微米的技术精进和每1%的研发强度提升,都在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先天困局书写破解的样本。这个依托硬核科技与全域创新的生态圈,以最直观的数据,诠释着山区经济向“高”攀登的转型逻辑。

  企业“领跑” 锻造核心竞争力

  最近,浙江汉达机械有限公司的“高端工业母机用液压伺服油缸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获浙江省2025年度“尖兵领雁+X”科技计划首批立项。

  走进汉达机械的实验室,高速运转的液压设备正以每秒10次的频率进行20万次耐久测试——这是企业自定标准的极限测试,超出国标10倍。“油缸内壁光洁度每提升0.1微米,寿命就能延长30%。”据汉达机械副总应伟达介绍,通过长期数据积累,油缸内壁光洁度已被控制在Ra0.1—0.3微米,较普通产品提升3倍,摩擦力降低50%,解决了传统油缸在恶劣环境下易泄漏、寿命短的行业痛点。

  “精密制造的突破,是数据积累和工艺迭代的成果。”应伟达坦言,企业从最初为锯床配套低压油缸起步,逐步攻克了中高压油缸的技术壁垒,如今已经形成了涵盖材料处理、密封结构设计、智能控制的完整技术体系,并取得了80多项专利授权,实现了自主可控的技术布局。

  几年前,一家国内知名汽车企业向汉达机械伸出橄榄枝,要求对标德国进口变速箱换挡系统中的小型油缸生产替代品。经过一年半的研发,汉达机械的产品不仅性能达到德国产品的90%,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迅速吸引了来自韩国、巴西、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客户,推动了“国产替代”到“国际输出”的转型。

  如今,面对国际市场对高端液压元件需求的激增,汉达机械坚守“技术立企”战略,专注于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拒绝低端代工订单。与韩国农机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后,汉达的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智能插秧机、扫雪车等特种装备领域。今年,企业致力于依托浙江省“尖兵领雁”科技攻关项目,集中攻关超高压油缸技术,迈向航空航天、深海装备等前沿领域,在全球液压行业谋求技术主导地位。

  在丽缙高新区,创新驱动的发展态势日益显现。

  去年,园区内9家企业的研发投入突破千万元,浙江天喜厨电以9904万元的研发投入居首,浙江畅尔智能装备的研发占比超过20%,而浙江臻泰能源更以75.72%的研发投入强度,展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技术突破的极致追求。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证明,园区企业正在坚定不移地推动“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开创更广阔的未来。

  生态“筑基” 激活发展新动能

  去年,丽缙高新区以5.15亿元研发投入为支点,撬动了规上工业产值121亿元的强大动能,缔造了1:23的技术外溢效应奇迹。这个曾长期受困于地理局限的山区县,如今构筑起包含53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专精特新“隐形冠军”、102家科创型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仿佛一片生机勃勃的“科技雨林”。

  不久前,园区内的天喜厨电成功接到一笔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订单:100万台自主研发的“空微一体炸锅”。这一亿元级订单的成功签约,也为产业链上游的浙江新旭德电机有限公司带来了新一轮增长,新增了一条生产线。作为天喜厨电的核心供应商,新旭德专注于空气炸锅罩极电机的生产,年配套逾百万台。

  随着智能家电市场迭代加速,新旭德敏锐地抓住了无刷电机的市场机会,投入巨资研发,攻克了微型无刷电机的技术难关。走进新旭德的车间,只见生产线正在为某知名吹风机品牌赶制无刷电机。“我们通过磁路优化设计,用同样的成本实现了更优的产品性能。”企业负责人吕晓俊透露,这种“小体积、高功率”的技术突破,让新旭德成功拿下了多个行业头部客户的大单。

  然而,这些只是新旭德科技创新的冰山一角。近期,全球范围内火爆的宇树科技与多家企业联合成立了创新中心,新旭德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正在攻关的伺服电机项目,将为工业机器人提供高精度动力单元,能让宇树机器人手臂的关节弯曲更加精准。”吕晓俊告诉记者,从家电配件到机器人关节,本质是精密制造能力的平移。

  吕晓俊的产业版图并不限于电机领域,他所经营的浙江骏业工具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在不断突破创新。去年,骏业工具与中国计量大学合作,研发了一款五轴全自动磨齿机,突破性地将锯片磨齿与开槽融为一体。“锯齿中间开过槽的锯片,寿命是未开槽的两倍。在五轴机出现之前,我们的锯片厂需要用两台机器分别完成开齿和开槽,不仅效率低下,机器价格也高出7万元。”吕晓俊说,五轴全自动磨齿机一上市,迅速吸引了增量市场的新客户,也在存量市场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位置。

  “企业还投资了三台纳米级的电镀设备,专门为锯片镀上金属涂层。”吕晓俊说,目前锯片的科技含量已不亚于锯床,“不同材料的金属,需要配套不同成分的金属锯片才能达到最佳切割效果。通过电镀设备,我们将钨、钼、钒、钴等金属元素镀到锯片上,使锯片的使用寿命达到未涂层锯片的三到四倍,而价格只上涨100元。现在,本地企业不再需要冒险将锯片外寄加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端涂层服务。”

  绘就“蓝图” 打造创新策源地

  当本土企业天喜厨电的智能炒菜机在苏泊尔供应链体系中实现4000万元销售额之际,青年博士高金凤带领的科技特派团正为合诺机械植入“数字大脑”;当浙江大学能源实验室的氢能技术加速落地时,职业学校的特色课堂已培养出数百名“到岗即用”的产业工匠……在丽缙高新区,一场关于科技、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耦合正在悄然发生。

  企业的技术需求正以“井喷”之势推动创新自觉的觉醒。面对山区县高端资源短缺的现实困境,缙云政企选择了一条高度协同的破局之路——“向外借智”。通过科技特派团“十个一”机制,12家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精准灌溉产业一线。浙江工业大学与天喜厨电共建联合研发中心,不仅孵化了23款新产品,还催生了缙云首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大学能源实验室牵头打造的绿色燃料合成中心,使山区县在氢能产业的全球竞逐中率先抢滩。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创新模式,让校地合作从“面上接洽”跃升至“深度连接”。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人才供需的机制创新也在车间内悄然发生。面对山区县“引才难、留才难”的结构性桎梏,当地首创“先用后聘”柔性引才模式:政府搭建校地合作桥梁,承担青年博士的试用期成本;企业通过6个月适配期精准筛选,实现“先尝后买”的人才匹配机制。在这一体系下,人才从被动引进到主动适配,从传统聘用模式向“精准嵌入式”演进。

  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高金凤的经历便是这一模式的典型范例。作为合诺机械的派驻科技辅导员,她不仅成功促成两项技术成果转化,更搭建起“研究生实训+企业导师”双向培养体系,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4个百分点。

  “政府做红娘、企业当主角”的思路,深度渗透至缙云创新服务的每个环节:在科技要素端,构建“三张清单”对接机制,将企业技术难题精准转化为高校的“科研命题”;在成果转化端,设立“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等职务,打破人才身份流动的壁垒;在创新生态端,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技术攻关+中试孵化+人才培育”一体化体系。缙云县科技局负责人坦言:“我们不做大包大揽的‘家长’,而是当好资源链接的‘路由器’。”

  这种贯穿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产业转化的密切协同,正重塑缙云的产业格局。在缙云职业中专的特色课堂上,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为职校学生讲授智能厨电开发课程,而他们的作品已直接进入天喜厨电的产品库。“校校合作”模式使职业教育课程与产业需求形成共振,推动本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迭代升级。此外,由科技特派团牵线搭建的“苏泊尔—天喜”供应链协同创新,催生出了拥有18项专利的智能炒菜机,拉动配套企业新增产值1.2亿元。

  技术溢出的每一次扩散,都是产业升级跃升的生动注脚。站在新一轮产业跃迁的关键节点上,缙云的创新棋局再次落下关键一子——氢能产业园、特钢材料中试基地、智能厨电创新联合体三大核心载体加速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随着创新要素的不断聚集,丽缙高新区正从“产业园区”向“创新策源地”晋级。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3-20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6153.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