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引力
如果说城市是一本内容复杂的书,那么独立咖啡馆就是细微又不可或缺的注脚。它们不仅为顾客提供一杯咖啡,还是融合了环境设计、人文态度、服务细节等抽象概念的综合体。
在丽水,咖啡早就不只是饮品,它是年轻人自我探索、寻找共鸣的文化介质,而独立咖啡馆,正是承载这种变化的载体——人们围坐桌前,喝着咖啡,在轻松的音乐声中交换着生活感悟和新奇想法,从电影到诗歌,从骑行到手工艺,灵感的火花在空间中碰撞,萦绕在咖啡香气之中。
位于刘祠堂背历史文化街区小巷弄的“喜里”咖啡,由一座木结构传统民居改建而成,一楼斑驳的白墙与朱红双喜剪纸相映成趣,二楼更是美不胜收——木窗外,青瓦白墙的建筑与城市灯火辉映,木窗里,五彩斑斓的花朵与木质调风情相得益彰,构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式美学图景。
“在小红书上看到这家咖啡馆,马上就爱上了,今天特意叫上姐妹来拍照打卡。”黄梦琦一边调整拍摄角度一边兴奋地说。移动互联网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丽水,不少独立咖啡馆成了新景点,年轻人喜欢与爆款咖啡、有辨识度的甜品合影,上传社交网络。
“年轻人消费的不只是咖啡,还是可以分享的生活状态。我们会根据不同节庆变换场景,创造不同的环境体验。”“喜里”主理人吕俐燕告诉记者,今年3月初,店里重新布置了窗台前的装饰,客流量较平时增长了50%左右。
咖啡文化在丽水的迅速传播,大背景有“90后”“00后”作为新咖啡人口的崛起。与前辈们的仰视不同,咖啡对于他们而言是少年时代就熟悉的饮料。这种视角转变意味着饮用场景的切换,咖啡不再是小资生活的刻意呈现,而是咖啡因的日常摄取,并且伴随着社交诉求。于是,咖啡规模化并走入大众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喜里”只是其中一个缩影。事实上,独立咖啡馆普遍在空间设计上展示出迥异的特色:“D+花艺咖啡生活屋”勾勒出绿野仙踪秘境,让咖啡香与花艺美学发生光合作用;“坐下”咖啡馆用整面CD墙谱写空间韵律,成为音乐同好们心领神会的解码暗号……这些被精心设计的“高像素场景”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目光,满足了他们对环境美学的不同追求,也让他们有了更多话题与兴趣点促进交流互动。
专业态度
咖啡商业模型本身的特性、新咖啡人口的出现、外卖的普及,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咖啡在丽水不但很快“热”了起来,还显现出不同的维度,细分出许多场景。
走进位于寿元街的“有瘾宇宙”咖啡馆,一张长近8米的原木桌格外引人注目。长桌一侧陈列着咖啡机和琳琅满目的咖啡豆,另一侧则摆放着舒适的椅子供客人落座。咖啡馆的一整面墙陈列着大大小小的咖啡杯,另一面则挂着主理人收藏或创作的艺术作品。
“第一家‘有瘾咖啡’是与画廊结合的,空间大且元素丰富。如今这里以咖啡为主角,环境极简,是我一直寻找的、最适合咖啡呈现的方式。”主理人尤文辉分享道,近些年,他尝试了多种风格,将咖啡馆开在商场、美术馆、城市书房等多元空间,最终选择了以“去网红化”的极简风格,回归咖啡的本质。
在原木桌旁,尤文辉倾斜手冲壶,冒着热气的水流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他用精心拼配的咖啡豆,唤醒顾客沉睡的味觉神经。这一过程,像极了社交关系的慢慢酝酿。不同产地的咖啡豆,需要经过精确的配比,才能碰撞出绝妙的风味;而不同背景的年轻人,同样需要找到彼此的共鸣频率,才能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怎样才算一家好的咖啡馆?为顾客出品一杯好咖啡,这是一切探讨的基础。”在尤文辉看来,无论顾客能不能喝出一杯咖啡的优劣,从业者们早就意识到咖啡有着很强的专业性。从咖啡果、处理法、生豆到烘焙、萃取的每个环节都有讲究,也有相对客观的标准,哪怕稍微改动一小部分,出品的咖啡就会有差异,每个环节都需要学习知识和钻研,“一家好的咖啡馆,要有咖啡馆文化,也得有咖啡文化。两者是不同的,兼而有之才能找到立足之地。”
喝一杯新鲜烘焙的咖啡,是人们对咖啡品质有要求的起步。“有瘾”的长桌,也是“咖啡课堂”,顾客可以在此观摩手冲咖啡的过程,也可以亲手制作咖啡。“现在在咖啡馆聚会,不再是简单地问‘喝咖啡吗?’而是问‘要不要来试试新豆?’”咖啡爱好者叶晨笑着说。
精品咖啡大众化也是近年来流行的趋势。在“福气”咖啡馆,主理人许劭威始终坚持“只做精品咖啡”,这样的态度从“福气”的菜单上就可以发现——除了限量推出的单品豆,特调咖啡在每一季都会推出新品,比如融入丽水当地特色的桂花拿铁。每当研制出新品时,许劭威都会很乐于为顾客讲解这一杯里的咖啡豆风味和加入原材料的内容,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喝到好咖啡,也喜欢被款待,推门而入就进入一个充满温情的小世界”。
当商业连锁店用标准化流程压缩时间成本时,独立咖啡馆以慢节奏的匠心,守护着咖啡的本真滋味,将冲泡与研磨的过程变成一种社交体验,使每一个动作都成为价值认同的媒介,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社群空间
在市区“文昌里”的巷弄深处,“无人知晓”咖啡馆的窗棂透出暖黄的光晕。每周五的夜晚,一场线下观影活动都会如约而至。人们围坐在一起,捧着热气腾腾的咖啡,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电影的世界里。当电影中出现经典台词与精彩桥段时,他们时而爆发出阵阵欢笑,时而陷入沉思,情绪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而起伏。
咖啡与电影的奇妙结合,在这里产生了“化学反应”。青年们纷纷围在长桌前,拿出特制的票根,在背面上写下自己的观影感悟。从电影的叙事手法、角色塑造到深层寓意,再到个人情感的投射,思想的火花在这里自由碰撞,激发出新的灵感与思考。
“我们来这儿,不是单纯为了看电影,而是为了寻找能与自己对话交流的朋友。”常客陈女士的话,揭示了更深层的社交需求。在丽水,咖啡馆已然成为社群文化蓬勃生长的重要场所。
“这样的线下观影活动,我们已经举办了13期。”“无人知晓”主理人多多告诉记者,除了线下观影,咖啡馆还定期举办读书会、二手闲置集市等各种活动,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了一个深度交流的社群,共同探索和分享自己热爱的事物。
而位于丽阳街的“307coffee”,主理人钟意是一位骑行爱好者,她的热情与坚持,让这家咖啡馆成为丽水骑行文化的一个小小据点。门口安装着的自行车架,如同装置艺术,生动又醒目。
骑行爱好者老周一边熟练地停放公路车,一边笑着告诉记者:“这里对骑友很友好,专门设置的车架解决了公路车停放的难题。我每次骑行,都把这里作为终点站。运动后来一杯冰美式,瞬间驱散疲惫。在这里也很容易遇见骑友,大家一起交流骑行路线、装备心得,分享旅途中的见闻和故事,轻松又快乐。”
人间况味、街区历史、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再来看待眼前的这杯咖啡、面前聊天的人或者一间咖啡馆,它的气质到底是什么?
也许,是在喝一杯咖啡的时间里还能体会一番风土人情。在仍被贴着“精致洋气”标签的咖啡馆领域,市井小店的兴起代表了丽水咖啡市场的普及程度,也诠释了咖啡馆的魅力——风格差异再大,也能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让城市生活多一些温情和舒适。
一方水土,也养一方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