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当地通过强村公司和电商公司合作成立了松阳乡趣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打造以“探寻一颗大豆的奇妙旅程”为核心主线的亲子游、研学游,体验煮浆、点卤、定型、油炸等泡豆腐制作全过程,并品尝豆腐宴。前来研学的人数超过5万人次。豆腐工坊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带动600多个村民就业,带动产业链增值2000万元。
这些乡村建筑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功能模式,例如建成后的竹林剧场,成为当地剧团演出的一个自然剧场,或者作为游客的休闲空间。去年,松阳全域接待游客34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
徐甜甜认为,建筑不仅是建设手段,更是系统性的社会策略,通过建筑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当这些建设带来城乡流动、经济发展,村民们就对家乡有了新的价值判断,这种文化自信增强了幸福感和自豪感。
乡村从此不同
正如沃尔夫奖建筑评审委员会评价的那样:“倡导一种整体性的实践方法,利用建筑来为中国乡村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遗产构建新机遇。”
事实上,这样的正向循环正在发生。
“住在我这里的游客有不少是冲着仙都岩宕的壮观景象来的。”看中缙云岩宕的文旅前景,缙云仙都石迹悠居民宿业主李辉把民宿开在了与2号石窟遥相而对的地方。游客入住后,他会带着他们寻访岩宕点,零距离感受缙云千年采石文化。
2021年,缙云县对千百年来废弃的采石场进行修复性开发。徐甜甜和她的团队生态活化利用岩宕资源,打造了公共书房、演出剧场、户外展厅等公共空间,再现“开山采石”文化的同时,增加现代文旅功能,催生新业态。
“12时辰游千年石窟”等旅游产品的推出让八方游客慕名而来,迪奥大地晚宴、机车嘉年华、婚礼艺术装置展览等活动相继在此举办,去年,法国知名品牌人头马酒庄的300周年诞辰也选在这里。
通过微干预、轻改造,缙云岩宕从“消极资源”转化为“积极资产”,使之成为全球废弃矿场再利用的经典案例。去年,岩宕所在的仙都景区接待游客242万人次,同比增长13.5%;景区总收入2.4亿余元,同比增长16.68%。
此次沃尔夫奖建筑评审委员会特意强调了“最精彩的乡村项目是她对缙云县废弃采石场的精准改造,活化利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对环境敏感的公共基础设施,带动了区域发展,同时再现当地重要的文化和经济历史。”
丽水的实践证明,活化利用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有可循的规律,更有肉眼可见的成效。
徐甜甜认为,从0到1的破冰阶段是最难的,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判断力和上下齐心的团结协作,其中,政府的视野和决心起到了主导作用,同时社会各界,包括私人资本和工商资本,以及文化机构和专业人士共同参与,深入探索,“乡村的振兴并不仅仅是一个民宿、一个书吧、一个村的事情,而是‘城乡关联’的系统化发展策略,建筑扮演的角色,不仅是项目载体,也是关联的桥梁纽带。”
十多年来,星星点点的民宿、工坊、书屋早已渗入各个传统村落,人口、旅游业以及相关商业实现明显增长。丽水正不断通过艺术乡建推动产业融合,向世界讲述丽水的乡村振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