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学习实践

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

  蔡翠红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治理挑战。特别是对于数据这个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来说,数据安全问题不仅涉及个人隐私还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治理规范,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

  中国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中的责任与担当

  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宣布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推动各国协力绘就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未来蓝图。中国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中支持在充分尊重各国政策和实践基础上,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并在规则制定、合作机制建设、实践推广等方面持续贡献力量。

  作为责任践行者,中国在国内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治理实践,为国际社会提供可借鉴的模式。中国实施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算法监管、数据安全、伦理审查体系,为全球人工智能监管提供经验参考。此外,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数字合作网络共享人工智能治理最佳实践。在数据治理方面,中国提出“数据主权”与跨境数据流动结合的治理模式,探索兼顾数据安全和全球数据共享的平衡方案,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治理框架。

  作为治理倡议者,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规则的制定。2024年,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140多个国家参加决议联署,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在二十国集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平台上提出人工智能安全、隐私保护、算法透明度等治理倡议,推动全球数据安全规则协调,呼吁各国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必须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此外,中国推动人工智能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的规范应用,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全球社会进步。

  作为机制建设者,中国积极搭建全球人工智能合作平台,促进各国在技术、政策、产业等方面开展合作。中国倡导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合作,推动国际标准协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论坛”,为各国政府、企业、学术机构提供交流平台,协调人工智能政策、规范行业发展。此外,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设立跨国人工智能实验室,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借助《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文件,中国倡导“以人为本”“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和“智能向善”的宗旨,强调人工智能应服务于人类福祉。

  推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与合作的路径

  习近平主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在联合国框架内加强人工智能规则治理”。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与合作需要在规则协调、技术普惠、安全可控三大方面取得突破,以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非成为技术垄断、数据壁垒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工具。

  加快建立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推动多边规则协调。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下,各国应围绕人工智能伦理、数据治理、算法透明度、跨境监管等关键议题达成共识,减少政策分歧,避免治理碎片化。同时,需推动全球法律和标准的对接,在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平台上协商人工智能相关规则,避免个别国家垄断技术标准,确保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公平竞争。此外,还需鼓励区域与双边人工智能治理合作,探索与不同国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工智能监管模式,构建更加灵活、多层次的治理体系。

  推动全球人工智能能力建设,促进技术普惠。加强发展中国家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建设,通过联合国“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缩小全球数字鸿沟。同时,建立国际人工智能技术共享平台,推动负责任技术流动,避免数据壁垒和技术垄断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升级,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公平利用数据资源。此外,全球人工智能合作也需要加强国内外企业和学术机构的协作,推动跨国企业共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促进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交流,避免“人才保护主义”阻碍技术进步。

  强化全球人工智能风险治理,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伦理风险、算法歧视、数据安全隐患和军事化风险,国际社会需尽快建立人工智能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在军事、金融、医疗等关键领域完善技术安全评估、算法透明度审查和责任追溯机制,确保人工智能发展符合全球社会责任。此外,各国需加强人工智能伦理与算法监管,健全全球范围内的算法歧视审查,制定人工智能透明度标准,以确保人工智能发展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

  (原文刊于《人民日报》,有删减)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3-16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5871.html 1 3 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