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陈炜芬
毛承元与他的团队,演绎的是一个关于创新与突破的故事。
研制之初,火箭在哪里发射,整流罩直径多大,用什么燃料,诸如此类的重大问题都需要回答。新变化必将带来新问题,团队要做的,就是去解决这些问题。
作为中国首枚商业火箭,长征十二号为商业航天而生。研制过程中,团队反复调整、优化设计方案,把一个个“不确定”变为如今长征十二号的模样。比如,整流罩用的是芳纶纸蜂窝,说得更直白些,是用纸做的,“因为轻,比金属轻。”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毛承元介绍,“最大的好处是全透波,信号好”。又比如,结构分系统中,铝锂合金、复合材料、碳纳米管铝基复合材料等一系列新材料的首次应用,让长征十二号拥有了一副更轻盈、更坚固的“身板”。
首个“4米级”直径火箭、首次在海南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发射、首次以煤基航天煤油为燃料……创下多项“首次”的背后,是长征十二号研制背后鲜为人知的艰辛。2024年9月6日,台风“摩羯”来势汹汹,并在海南文昌正面登陆,中心附近风力超过17级,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我国风力最强的“秋台风”。这一次,航天人要和大自然“作斗争”:在瓢泼大雨中,对火箭进行多重保护;在超强飓风里,对装备进行应急强化。“箭在人在”,是决心,也是责无旁贷的使命。
在这些时刻,长征十二号不只是一枚火箭,更是荣誉和信仰。
在毛承元看来,火箭应该是一种商品,是往返天地的交通工具、运输工具,可“拼单”,可“拼载”,普通人买“火箭票”就可以乘火箭去太空旅行。这一愿景,看似遥远,却正随着长征十二号的成功发射,逐渐照进现实。
当我们仰望星空,那一颗颗划过天际的卫星,那一次次震撼人心的发射,都承载着中国航天人的梦想与担当。在毛承元这样的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太空探索的大门,终将向每一个怀抱梦想的人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