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麻萌楠 通讯员 谢莉莉)近日,在温丽高速阳山隧道配电房,一款由浙高运技研中心自主研发的“高巡”自行式机器人开展自动巡检,收集各类环境传感数据、音视频数据和仪器仪表巡检识别数据。“以往人工巡检一组人员每天需要巡检30公里并检查一个配电房,总耗时2小时。而通过机器人巡检,仅需要半小时即可完成,效率提升了4倍。”阳山隧道管理所设备人员戴剑峰介绍,“高巡”机器人还拥有自动灭火、进入火场侦查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高速公路应急处置能力。
据悉,“高巡”自行式巡检机器人是浙江交通集团浙高运技研中心专门为传统高速公路自行式巡检工作模式转型升级而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模块化机器人。该机器人融合了AI图像与声纹识别技术,能够敏锐捕捉并精准判断电力设备的细微变化,如外形、颜色及声音等,从而实现对配电房电力设备的标准化检查。其配备的先进机械臂和灭火模块,使其不仅适用于安全预警和火灾检测,还能进行灭火等多元化操作。
“AI算法对‘高巡’机器人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判断设备是否异常。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并通知维护人员赶赴现场处理。所有数据都会被记录下来,便于后续的追踪和维护。”浙高运技研中心研发人员齐腾涛介绍。
除了“高巡”机器人的成功应用,浙高运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持续发力。通过AI视觉、物联传感、机器人融合技术,构建了“感知—决策—管控”一体化智慧高速系统。其中,自主研发的“高瞳”视频事件检测系统能够对高速公路隧道内的异常事件进行实时检测,响应迅速,准确率达95%以上。该系统通过轻量化AI计算实现了30%的算力优化,目前已在省内高速公路以及地方道路广泛应用,覆盖近14000个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