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活力,在创新,在青年。
曾几何时,“小山城”能否创造“大科技”一直困扰着龙泉的发展。经过多年蓄力,如今,创新已经是龙泉人的新风尚。
科技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长期主义的结果。十几年来,龙泉邀请熊树生等一批高校专家,全力引导龙泉各界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逐步实现了规上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率90%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占GDP比重达2.33%。
2023年以来,龙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含重点“小巨人”1家)、专精特新企业28家、隐形冠军企业4家,创成首家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与高校的深度合作也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龙泉与浙江大学、景德镇陶大、中国美院等单位建立了3家实体化研究院,并全力推动省级新能源车辆热管理重点实验室建设。2024年,龙泉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04%,位列山区海岛县第一。
创新的浓厚氛围带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创业的热土也随之慢慢长出新芽。“拎包创业”“轻装逐梦”已经是青年人到龙泉创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创客王森曾在景德镇发展,在优惠政策的吸引下,他成了一名“龙漂”,大漆工艺与龙泉青瓷的结合,很快吸引了市场的目光。针对青年群体,龙泉高标准建设了窑望青创园、河滨坊青创园等一批青年众创空间,配套投入使用青年公寓376套,吸引着“龙青回归”“龙漂涌入”。
“青创贷”“创客贷”等普惠金融产品的定向服务,全年累计为1000余个创业项目发放贷款2.18亿元。
过去的一年,龙泉新引进高校毕业生3463人,吸引了来自上海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8支青创团队来龙创业,新登记市场经营主体5601户,其中青年占比达60.7%。
青年优先的发展理念,构建起多层次全流程的青年创业帮扶体系,龙泉正逐步建成一个活力四射的青年发展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