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蒋王杰 通讯员 谢雅菲)1月1日,首部以通济堰为主题的原创小剧场话剧《堰游记》在文昌里文化驿站首次展演。演出以话剧为载体,通过演员们倾情演绎,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通济堰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累。
“这筑坝的关键之处是弧形线路……”演艺现场,在“小画仙”的带领下,观众们恍若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动态穿梭于每幅历史场景中,沉浸式探寻古代水利智慧的结晶。
小剧场话剧是一种充满实验性和探索精神的艺术形式,它打破传统,追求与观众的亲密互动。《堰游记》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带到文昌里文化驿站。演员、舞台、观众无间距地融合在这一方实景空间里,强烈的话剧张力,令不少观众直呼过瘾。市民尚女士说:“这是一次非常活灵活现的演出,让我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是他们用智慧成就了这样一个通济堰。”
作为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通济堰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堰游记》以古通济堰的前世今生为主题基底,创新提炼“筑堰·白蛇引示、固堰·水上立交、绘堰·水系成图、守堰·代代传承”四大篇章,生动讲述了詹南二司马、王褆、赵学老、范成大等一众古代名人的“筑堰”故事,通过集表演艺术、视觉艺术于一体的沉浸式演出,助力“水韵瓯江 通济莲都”品牌建设。
《堰游记》由90后、00后主创,为了原汁原味地呈现通济堰艰辛曲折的建设故事,演出团队在人员服装、道具制作、剧情设置等各环节,都严格依据文献记载进行编排演绎,通过不断活化历史故事,带给观众可视、可听、可触的观演新体验。“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翻阅了大量书籍,研究符合历史的服装、化妆和道具,甚至作揖的手势都非常地考究,还原度大约有80%。”《堰游记》主创编剧潘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