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答卷——聚焦‘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20周年”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阮春生
坐在手机前,干起直播“新农活”;运用新科技,帮助农民开启种养新模式……在丽水乡村,有这么一批“新干部”,他们赶得上潮流、玩得转“新农具”、种得好庄稼、跟农民交得了心,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共富社会添砖加瓦。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别是共同富裕社会建设的加速推进,乡村对于基层干部和政府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作为新时代的丽水技能型干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阶,随着实践的丰富持续跃升。
工作重心在变,牢记嘱托的定力没变
“根据群众的需要,不断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提高基层干部直接服务群众的本领……”2007年1月23日,习近平同志来到庆元县松源镇周墩村为民服务中心调研,听说县里正在加大力度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他询问驻村干部吴鸿芬为民学了哪些技能,并勉励在场的基层干部学好技能服务群众。
一晃17年过去了,吴鸿芬先后转岗百山祖镇、黄田镇、濛洲街道等单位,始终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考取了导游、教师资格等技能证书,如今已是庆元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
“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就努力学习什么。”吴鸿芬说,牢记“提高本领”的嘱托,不断更新技能,如今还培养了一批全域旅游乡村讲解员,并指导帮助低收入农户轮作种植毛芋、土豆、紫薯等作物,带动农户人均增收近3万元。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嘱托,始终牢记在丽水乡村干部心中。
“我有一床被子脏了,能不能帮我洗一下?”景宁畲族自治县梧桐乡山区养老管家陈海美,接到89岁独居老人的电话后,拎起护理包就赶往老人住处。扫描“爱心卡”服务码,测血压、体温,将信息同步上传“畬乡爱老”云端平台,再帮忙清洗被子,陈海美干得干净利索。
到目前,景宁全县配备了151位养老管家,实现100多个村社“全覆盖”。同时,景宁推出“巡回式”流动养老服务队,为山区老人提供助医、代销、理发、助浴等流动服务,解决了山区老人的“关键小事”。
山大人稀,偏远山区群众对于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如何满足?丽水乡村干部竭尽所能,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扎根基层,把“送服务”进到群众家门口。
每周,“智慧流动诊疗车”定时开到距县城两小时车程的云和县石塘镇桑岭村石门坑自然村。在村民周象仁家,医生为他测量了血压、血糖,并带来了所需药物。智慧医疗流动服务行动的实施,变“群众出山”为“服务进山”。石塘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林伟芳说:“3辆诊疗车不停歇,每天都在各个村轮流服务。”
牢记“转变职能”的嘱托,丽水各级各部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特别是以增值化改革为抓手,创新外籍技能型人才证明机制、“应收账款一键追”服务模式、民爆企业“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等,让服务更具深度与广度,群众和企业更有感。
如今偏远村“空心化”、土地“撂荒化”严重的情况下,技能型干部的本领、技能型政府的职能都须与时俱进。“文旅干部”“招商干部”的涌现,体现了基层干部工作重心和职能的转变。在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干部以“链长、院长、校长、行长”这“四长”为抓手,协同增值服务助推半导体产业“无中生有”,短短4年落地项目41个、总投资超700亿元,被列为省第四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