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不仅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社会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调整。这些新特征新变化,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独特的专业优势,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从微观层面来看,活跃在基层一线且直接开展基层治理活动的社会工作者,是职业化的社会服务力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专业性。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工作方法以个人和家庭为服务对象,致力于帮助个人及家庭缓解压力、解决问题,促进个体及家庭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能力。同时,社会工作者还通过小组工作方法,积极开展互助互动的团体活动,运用支持性的小组环境,为小组成员解决个人问题、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社会适应性、发展社会价值提供专业渠道和工具。当前,社会工作的微观方法广泛应用于为城乡社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障者、农民工等不同群体提供的社会服务中,在精神健康、贫困救助、司法矫正、就业促进、医疗卫生、劳动关系等领域的应用中取得了积极社会效果。可以说,社会工作专业在处理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等不同社会问题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宏观层面来看,社会工作鉴于其本质属性,以及在服务民生、政策倡导、促进参与等方面的功能与优势,以特定的社区为对象,致力于推动社区参与,解决社区成员面临的集体性问题,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为促进社区团结和社会良性运行提供专业方法支持。同时,作为一种注重环境和结构因素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通过提升民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激发社会活力,形成政府治理、社会参与和居民自治的良好互动关系,促进社会成员成长发展、社会关系和谐,有效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效能的提升。
(据《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