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深度报道

  一条鱼的“数字经”

  走进石浦村清江中华鳖场温室甲鱼繁育基地的恒温养殖大棚,滚滚热浪扑面而来,而池里的一只只甲鱼正在悠闲进食。早在入冬前,养殖场负责人卜伟绍就将所有养在户外的甲鱼转移到了2300平方米的大暖房里。

  “我们的暖房配备了视频监控设备、水质监测设备、自动投喂机、温控系统等,接入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进行数据监测,一旦水温低于25摄氏度,调温器就会自动调节,确保水温维持在适合甲鱼生长的温度范围里。”卜伟绍告诉记者,一旦温度低于10摄氏度,甲鱼就会不吃不喝、停止生长,进入冬眠状态,“如果不冬眠,从稚鳖养到600-800克规格的商品鳖只需12—15个月,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在云和,渔业已经全面迈入数字化养殖时代。

  12月17日,赤石乡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冬捕。上万公斤云和湖有机鱼在渔民的欢呼声中被捕获并投入双源村的“一湾渔”数字化共富渔场的暂养网箱内,一尾尾大鱼跃入水中的画面通过水下摄像头实时传送到赤石村的有机鱼旗舰店,让前来吃鱼的游客大开眼界。

  作为云和首家有机鱼旗舰店,这里不仅推出了精品鱼宴,更是打造出云和湖鱼文化空间,为游客带来集观赏、品鉴、研学于一体的鱼文化体验。在云和湖有机鱼文化展厅内,有一块智慧展板,游客可以通过点击电子展板屏幕,详细了解鲢鱼、鳙鱼、鲈鱼等常见鱼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在体验鱼类小游戏中感受沉浸式养鱼、捕鱼的乐趣。

  而在三楼,一个安装了11个投影设备的包厢可以整体变身“水底世界”,游客可以在沉浸式品鱼过程中感受到渔村文化。这家可观可玩可品的旗舰店吸引了各地游客食客纷至沓来,自今年“五一”长假运营以来,已为村集体增收约16万元。

  近年来,赤石乡将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利用云和湖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生态优势,锚定区位条件良好的双源湾,实施“一湾渔”数字化共富渔场建设项目,践行“人放天养”的渔业发展模式,以不投饵料、绿色养殖的方式,让有机鱼在云和湖里自然生长,长到重量8—9斤时,再将有机鱼放入“一湾渔”共富渔场实行暂养,通过数字化养殖设备密切关注有机鱼的生长状态,从而将状态良好、营养丰富、口感美味的有机鱼送到消费者的餐桌。

  不仅是养殖,共富渔场的数字文章更在销售。

  “动动手指就能认养云和湖有机鱼,查看它们的生活状态。如果想尝鲜,市内隔天就能鲜活送达。”赤石乡党委书记刘鑫说,为了让消费者对云和湖有机鱼产品的体验更加便捷,赤石乡在共富渔场项目建设基础上,邀请专业机构研发了数字化小程序,搭建起集有机鱼烹饪教学、线上认购、旗舰店订餐、直营店配送于一体的数字平台,实现有机鱼从渔场养殖到配送终端的信息贯通。

  智慧果园里的“好丰景”

  在云和,数字农业技术应用远不止于此,越来越多农民把土地“种”上了“云端”,用跳跃的数字指导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

  “这套设备是一体化气象站,传感器对光照、温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采集,管理者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及时了解各项气象参数,以及针对特定作物的气象预警信息,及时精准进行农事作业。”在位于白龙山街道的省级数字化农场,大田水果数字农场负责人季伟平致力于推广的是“轻松农业”。

  怎样才能实现轻松种水果?这就得提到农场中生产的另一种“产品”——数字化管理平台。

  “仅仅依靠人工的经验式种植已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比如什么时候施肥、施什么肥、施多少,怎样的温度和湿度最适宜果子生长……这些都需要平台决策。”季伟平是个“技术咖”,他的目标是躺在沙发上看着屏幕、轻点手机就能把120亩果园的农活给“包圆”了。

  走进基地的草莓大棚,40亩刚刚结出白色果实的草莓正晒着太阳。再过一个月,这些果实就将迎接需求旺盛的春节市场。偌大的草莓大棚里只有季伟平一个人在查看生长情况。

  “天冷了它会自动关上顶棚,缺水了它会自动给草莓‘喂水’,以前种葡萄,人工浇灌120亩果园至少要雇4个人干5天,现在120亩果园,我一个人就能全权打理。”季伟平说,得益于由气象站、传感器、灌溉池、控制室和滴灌管网组成的智能系统,只需通过手机就能远程为果树浇水、施肥,其浇灌系统可根据收集的数据,通过计算得出最优化的浇灌时间和浇水量。

  “你看,这些抓拍下来的害虫,就是智慧平台通过监控设备发现并报警的,提醒我们农场已经出现害虫,需要预防虫害了。自从安装了这套智能系统,每年单是节约的人工费用就有10多万元。”季伟平说,过去靠天吃饭,现在靠“云”种地,农业高科技成了农民的“田保姆”,“有了这个‘田保姆’,我们种地更有底气。”

  数据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农资”,手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农具”。农民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靠手动”到“靠自动”,从“靠人工”到“靠系统”,数字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也在云和广袤的田畴里,成就着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4-12-19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0651.html 1 3 /enpproperty-->